|

第二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三亚罗和西林(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广东频海,海岸线漫长,省内珠江是大清帝国第三长的大型江河,其分支西江,北江,东江纵横全省,所以,广东船运发达,海面上和河道上,千帆如织。

人多则人杂,船多则船杂,难免有海盗和走私船混迹其中。

黄埔港,一艘船被举报藏匿海盗。

一群大清帝国的水师官兵搜索船只,捉拿海盗,抓捕船上人员十二名。

广东走私猖獗,海盗横行,像这种搜索抓捕事件几乎天天发生,小事一桩,小到可以完全忽视。

对于想发生事情的人来说,小事必须要变成大事;对于包令来讲,这件事非但不可以忽视,相反,必须要高度重视。

被搜索的这艘船叫亚罗号船。

亚罗号是大清帝国的名叫苏亚成的人建造,卖给了居住在**的方亚明。

方亚明知道广东海盗横行,亚罗号曾经被海盗夺去过,货船航行必须要保护,也知道大清帝国水师的能力和人品信不过,于是,申请**英国人的保护,聘请了一位英国人担任船长,把亚罗号在**注册,悬挂英国国旗。

本应该飘扬在桅杆上的英国国旗,在甲板上被乱步踩踏。因为,大清帝国水师官兵在亚罗号上抓捕海盗时,船上的英国国旗也被扯掉了。

亚罗号出事,国旗被踩,船员被抓,英国人船长立马向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求救,巴夏礼立马给包令汇报。

在英国保护的船上抓人,是对英国不敬;踩踏英国国旗,是对英国的侮辱,对英国女王的侮辱。

包令喜出望外,憋了一肚子的火,终于可以烧出来了。

包令照会叶名琛,若不迅速弥补,将由英国水师将条约缺陷填足。

合约缺陷当然不是指亚罗号上发生的事情,而是久未解决的入城和修约问题。

巴夏礼更为直接,放话说总督不许我入城,我定破此城。

有人说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

有人说亚罗号上根本没有英国国旗;

有人说包令和巴夏礼没事找事;

这些都不重要,没事找事也好,确有其事也罢,重要的是事情就是来了,来了就必须应对。

叶名琛不想多事,他希望他治下的广东可以安靖平稳,所以,他在拒绝和坚持中,也有隐忍和退让。

巴夏礼要求有二:第一,放人;第二,二十四小时内书面道歉。

放人可以,叶名琛命令释放亚罗上所有被抓人员,包括两名海盗;道歉万万不可以,堂堂天朝上国的堂堂一品大学士怎么可以向夷人道歉?

以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包令和巴夏礼知道叶名琛是不会道歉的,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你没有道歉,我有炮弹。

英军的炮弹落在珠江沿岸清军各炮台上,叶名琛在广州城镇定如常,好像落下来的不是炮弹而是雨点,命令清军后撤,不许还击。

等到英军击毁广州城外围凤凰岗炮台,占领海珠炮台,兵临广州城下后,叶名琛才不再隐忍,下令关闭广东海关,停止对外贸易。

叶名琛不知道,广州停止对外贸易,还有其它四处通商口岸可贸易;**不通商,民间走私可以买卖。如此,广州少收入一笔可观的关税银,对正缺军费的大清帝国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却伤不到人家半根汗毛,也挡不住人家进攻步伐。

英军又进一步,炮击广州城,炮弹落在两广总督府,叶名琛终于决定还击。号召广州军民,勠力同心,痛杀英军,杀敌一名,赏银三十,并且,照会美国,法国说大清帝国无暇保护两国侨民,若有闪失,唯英国是问。

叶名琛的还击如同石块砸向大山,大山依旧。

大山依旧,炮声也依旧,广州城南一段城墙被轰塌,广州城破。

英军司令西马縻各厘放话,如果总督大人允许英国入城,可停止进攻。

城虽破,心坚固,心坚固是挡不住英军的。

叶名琛没有很快恢复,英军百余人攻入城内,占领两广总督衙门。

很幸运,叶名琛当时不在两广总督衙门,去了旧城文庙烧香,避过一劫。

广州是大城,区区百余人不足以占领,傍晚,英军撤退。

英军在占领两广总督衙门一次之后,在给了广州城一点颜色之后,改变策略,双管齐下。一边用武,间歇性的炮击;一边行文,要求开放广州城的照会一通又一通。

英军撤退,镇定的叶名琛更加镇定了,更加坚信英军兵力有限,只能逞强一时,无力长久完全占领广州。

所以,此后的叶名琛对于英国人的炮弹和照会都没有很放在心上。

间歇性的炮击,叶名琛置若罔闻;西马縻各厘和包令的接连不断的照会,叶名琛的回复统统是拒绝。

包令很惊讶,他本以为广州城已破,叶名琛应该不会也不敢再拒绝入城,没想到叶名琛还是拒绝的和以前一样坚决。

包令很头疼,叶名琛在正面战场无力抵抗,在后方战场却让人惶惶不安。

叶名琛禁止民间往**出售输送粮食蔬菜,禁止人民为英国人做事,派出小股兵勇和密探,在**时不时暗中袭击,破坏,纵火,投毒,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包令的夫人也因吃了毒面包而中毒,幸而下毒太多,吃下后很快呕吐,才不至丢掉性命。只是,魂已吓破,**的英国人感觉整个**处处有匕首,处处有毒药。

叶名琛既不惊讶,也不头疼。

在广东这些年,英军炮击和进攻,已经多次,每次都退兵而回,叶名琛已经习以为常;广东的各路民间起义,此起彼伏,叶名琛征战杀伐,逐个平定,历经沙场,胆大气壮。

并且,叶名琛错误的认为英法两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穷蹙;错误的认为英国又遭印度土兵起义的沉重打击;错误的认为英国会一直兵力有限,而对广州城无可奈何;错误的认为最终的胜利紧紧的握在他的手里。

还有,京城的咸丰皇上被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搅的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叶名琛聪明的知道绝对不可以再给咸丰皇上添堵,只能解忧。

所以,即便虎门要塞,珠江沿岸,广州城外各炮台均被摧毁,水师也被打散,城墙也被轰塌,城内也不断被炮击,叶名琛的奏折却汇报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胜利是彻底完全的胜利。非但击毙英军三四百人,还击毙了英军司令西马縻各厘;非但英军频频挫败,还频频哀求乞和;非但英国女王很生气包令等人私自动武的行为,还另派专使替换包令,以和平相处;等等。

奏折里讳败为胜,一派谎言,只有英国另派专使是真的。

新派专使是额尔金伯爵,但他不是来和平相处的,而是来打仗的。

英国因为入城和修约等事情,早就想打大清帝国了,并且,亚罗号事件八个月前,法国就邀请英国一起打大清帝国,两国一拍即合。

法国要打大清帝国是因为西林教案。

西林教案又叫马神甫事件。马神甫名叫马赖,是法国传教士,隶属巴黎外方传教会。

依据《黄埔条约》,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大清帝国传教,但传教范围仅限五处通商口岸。

巴黎外方传教会太尽职尽责,立志非要把教会福音散播到整个大清帝国的每个角落不可,马神甫被派往广西省,负责天主教的传播工作。

马神甫积极传教,积极发展教徒,其中有一名女教徒曹桂英,出身信教家庭,信教虔诚,在马神甫的邀请下,负责女性教徒的传教工作。

曹桂英负责且用心,平日里不但积极传教说法,还给当地妇女传授一些烹饪育儿知识。

曹桂英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

再者,天主教不同于孔孟之道,和大清帝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格格不入,在很多人看来,天主教徒背弃祖宗,是歪门邪道,所以,是非就更多。

是非是一堆干草,只需一丁点的火星,立马燃烧。

有人控告马神甫和曹桂英有染,伤风败俗。

当地属广西省西林县,西林县令**凤下令抓人,马神甫,曹桂英,以及当地一些天主教徒都被抓捕。

马神甫拒绝承认控告,先遭重刑,再罚站笼,随后死亡,斩首示众。

曹桂英否认通奸,也被罚站笼而死。

在大清帝国,官府杀一个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无关紧要。

在法国,法国传教士被他国杀死,就像国家被挑战,相当重要。

依据《黄埔条约》,法国传教士如果越界,犯事,需送至就近使领馆,不可上刑,更不可杀害。

马神甫被杀,法国要求治罪西林县令,赔礼道歉。

叶名琛是两广总督,广西也是其管辖范围,拒绝法国要求。

法国人也知道叶名琛脾性,知道照会和言语是达不到所希望的要求,非用武力不可。

当时,法国和英国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是同盟关系,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

非但心贴心,两国在大清帝国还有着同样的问题和诉求,怎能不一拍即合?

英国**想打,特别是巴麦尊很想打。

巴麦尊时任英国首相,对大清帝国没有好印象,他对大清帝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先揍他一顿再说。

亚罗号事件发生后,巴麦尊不仅仅是想揍他一顿,而是想狠狠的揍他一顿。

巴麦尊的态度,议会中有人反对,且反对票占多数。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又叫议会制,君王只是国家象征,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议会有上下两院之分。上院由贵族组成,只起辅助作用;下院是核心,称为至尊议会,掌握实权。

各党竞选下院席位,席位占多数的党派,其党魁出任首相。

首相是国家权力*****,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可提名各部长官名单,组阁**,推行本党和本人政策。

巴麦尊强权且强势,有人胆敢反对,干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巴麦尊的党派在选举中以多数胜出。于是,巴麦尊的态度就是英国**的态度,也是额尔金的态度。

额尔金贵族出身,牛津大学毕业,曾担任牙买加总督,加拿大总督,是有学识的人,有丰富殖民地经验的人,也是终结叶名琛的人。

终结者不止一位,英国专使额尔金,法国专使葛罗双双同时到任。

新任专使到任,照会通知是基本的程序,起码的礼貌。

之前,包令等人对叶名琛已失望之至,已经放弃交流,差不多近一年时间都没有照会往来。

现在,英国和法国主动送来照会,这不是服软吗?送照会的小船挂着白旗,这不是屈服吗?

叶名琛内心更加的自信强大了,对于终结者带来的终结气息丝毫没有察觉。

知道危险在逼近的是以前的十三公行的商人们,他们和外国人常有交往,素有感情,信息灵通,准确可靠。

以前十三公行的头部商家怡和行的老板伍崇曜提醒叶名琛,叶名琛并不信任。

叶名琛信任的是自己的密探,他在广州,**安插众多密探,且互不相属。他从各密探搜集的众多信息中相互对比,印证,他相信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情报。

该信任的不信任,不该信任的偏要信任。

叶名琛信任的众多密探,收集的信息无一准确,几乎全错。

前几年,在欧洲,英国,法国同俄国打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大胜,叶名琛得到的情报是英法大败。

前段日子,额尔金刚到**,英属印度殖民地爆发土兵起义,额尔金带兵赶去印度镇压,很快平定,叶名琛的得到的情报是英军大败。

现在,额尔金从印度回来**,是为了入城和修约等事,是带着巴麦尊狠狠揍大清帝国一顿的态度而来,叶名琛得到的情报是额尔金为冰释前嫌,谋求和平相处而来。

冰释前嫌,和平相处,需要双方共赢,或者一方妥协。

大清帝国和叶名琛看不到共赢,也不会妥协,只有拒绝。

额尔金的照会:一,入城;二,赔偿亚罗号事件以来一切损失;三,修约。其中,前两项,必须十日内同意,否则开战。

葛罗的照会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要求将西林知县治罪。

照会讲的很清楚,不同意则开战,事到如今,唯有开战。

这次开战和以往不同。以往每次都是英军兵力有限,能破城,不能占领;这次,欧洲克里米亚战事已经结束,印度土兵起义已经镇压,英法两国从欧洲,印度调集充足兵力,即可破城,也可占领。

广州城外,英法两国调兵遣将,准备攻城;城内,越秀山脚下,供奉着吕洞宾和李白的长春仙馆烟雾缭绕,酷信道教的叶名琛的父亲叶志诜带着一帮教徒虔诚的跪拜占卜,为叶名琛和广州百姓寻求保佑。

吕洞宾和李白只接受供奉,不提供保佑。

轰轰炮声响过,排排士兵进攻,额尔金和葛罗进入广州城,成为一城之主;叶名琛被俘,远送印度加尔各答,成为阶下之囚;按照阶下之囚的叶名琛的说法,之所以忍辱不死,是希望见到英国女王理论曲直,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在被俘虏一年又两个月后,绝食而死于加尔各答,成为泉下之魂。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