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二修约和拒绝(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修约,是修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

上一次鸦片战争(或者叫通商战争)之后,大清帝国和英国之间,被迫签了《南京条约》,主动签了《虎门条约》。

条约推开了古老的封闭的大清帝国的厚重的大门,但是,并没有推的很开,只是推开了一条门缝。从门缝里面打交道难免别扭,很多事情办起来不顺畅,甚至有些事情根本办不了,英国越来越迫切的感觉到需要把大清帝国的大门推的更开一些。

怎么推?

最好的办法是修约,谈判解决,不动刀兵,不伤和气。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没有修约的规定,但有利益均沾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大清帝国给予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同样享有。

当初,大清帝国除了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之外,还和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其中,《望厦条约》中有规定:条约年满十二年,两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美国有修改条约的权利,英国同样享有。

包令正式上任的时候,距离上次签订条约已近十二年,巴麦尊命令包令既要进入广州城,也要修改条约。

包令还没有正式上任的时候,就很不高兴,对大清帝国满怀怨愤。

包令原本是广州领事,刚就任广州领事的时候,拜会广州官员,一向狂妄自大的他本想着会是当时广州城里最大的官员徐广缙接待,结果只是下级官员接待,失望失落的他,心中就埋下了对大清帝国怨愤的种子。

其后,包令目睹文翰努力入城归入失败,德庇时的二年之约成为泡影,怨愤的种子迅速生长膨胀。

本来就带着怨愤,当然来者不善。

新官上任,互相照会是应当也是必须的,只是包令的照会并不单纯。

包令正式上任的第二天,便照会叶名琛,通知他的正式上任,同时要求会晤,会晤的地点,像往常要求的一样,当然是广州城内的两广总督衙门。

在叶名琛看来,这不过是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陷阱,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

包令一点儿都不意外,叶名琛的拒绝,他已经习惯。

不能会晤,继续照会。

包令的第二道照会,篇幅颇长,内容颇多,要求交涉的事情有:修约,入城,在广州近郊租地,茶叶抽厘,清国商人拖欠英商钱款,英国人被攻击被偷盗,两国官员互相拜会,在两广总督衙门会晤,等等。

诸多事项中,叶名琛特别留意入城和在两广总督衙门会晤的要求。

因为,叶名琛这几年在广州和英国人打交道,纠缠最凶,交涉最多的当属入城问题,英国人多次要求在城内两广总督衙门会晤,也是尝试进入广州城的一种方法。

交涉最凶,纠缠最多的事情,当然特别敏感,特别警觉,特别留意。

包令提出的修约的要求,叶名琛没有一丝一毫的察觉。

其一,叶名琛的注意力全在入城问题上,其他问题当然漠视;

其二,修约问题虽然写在照会的开头,但是只有仅仅可怜巴巴的几十个字,没有凸显,难以留意;

其三,叶名琛没有亲历鸦片战争,也没有亲历鸦片战争之后的签约工作,更加不知道条约可以在十二年后修改,完全没有修约问题的知识和准备。

叶名琛随着官职的上升,对英国人的强硬态度也随着上升。

成何体统?蛮夷怎么能够向堂堂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提要求?

叶名琛把包令的各项要求一一批驳,修约一事,因为根本没有察觉,所以只字未提。

修约是包令工作的重中之重,叶名琛只字未提,包令当然很是不满。

如果叶名琛是针尖,包令就是麦芒。

包令的第三道照会对叶名琛的批驳进行了麦芒对针尖似的反批驳,并且,坚持双方有会晤的必要,坚持会晤的地方在广州城内的两广总督衙门。

照会往来交涉的速度和效率显然不能够满足包令急于解决各种问题的迫切心情,除了照会之外,包令特意派秘书麦华佗去广州交涉,铺路。

进城会晤,在叶名琛这里是死路一条,纵然是华佗在世,也不能起死回生,何况麦华佗。

麦华佗也不是全然无功,至少,他让叶名琛知道了修约的事情。

对于修约,叶名琛依然是拖延的老战术,回复英方届期再议。

其实,叶名琛没想着再议,也没想着要修约,汇报咸丰皇上的对策是相机开导,设法羁縻。

修约一事,开导和羁縻是行不通的,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明显的感觉的到。

吉尔杭阿治下的江苏有个地方叫上海。

十二年前的条约中规定大清帝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上海不同于广州的封闭和保守,条约签完就早早开放,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当年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的大都市,俨然成为了大清帝国超越广州最活跃的对外通商口岸,经济发达,城市繁华,外商云集。

因为如此,江苏官员打交道的外国人,交涉的外国事情自然就多;对外国人,外国的情况了解的自然也多;对外国的事情的洞察自然也更为敏感,判断自然也更为准确。

修约是英国和大清帝国之间积累了十几年的问题的总解决,势在必行,不可不修。

包令在广州受阻,很快就想到了上海。

到上海的不只包令,还有美国派驻大清帝国的委员麦莲。

十二年前,大清帝国和英国,美国,法国都签的条约中都有利益均沾一项,三国享有同样的权利。三国在大清帝国遇到的也差不多是同样的问题,所以,修约也是三国共同的要求。

第一次到上海的包令和麦莲碰壁而回。

对外交涉在大清帝国属于重大而特殊的事情,只有京城的皇上或者兼理五口通商大臣的两广总督才有权办理。吉尔杭阿怎敢逾越?奏报皇上后,奉命劝导包令和麦莲南返广州,再找叶名琛。

再找叶名琛能有什么结果?

叶名琛还是之前的叶名琛,结果也当然还是类似之前的结果。

包令坚持在广州城内两广总督衙门或者**的港督府会晤,叶名琛建议在广州城外的炮台上或者英国军舰上。

会晤,包令的目的即为进城,也为修约。

在叶名琛这里,进城没门,修约没必要。

小行变通可以,大事无权办理,并且,条约没有大幅修改的必要。叶名琛是这样告诉包令的秘书麦华佗的。

既然这样讲,也就没有谈的必要了。

包令联合美国,法国公使再上上海,吉尔杭阿知道事非寻常,忍不住建议咸丰皇上,派重臣和叶名琛一起商谈修约问题。

吉尔杭阿为外国人说话,分叶名琛的权,咸丰皇上很生气。

鸦片战争的时候,咸丰皇上十岁出头,不能领会英国的强大,但是,记住了对英国人的恨,美国和法国紧随其后,也记住了对美国和法国的恨。

叶名琛拜封男爵后,工作更加起劲,率兵剿灭了广东省大大小小的暴乱;理财有方的他还为朝廷输送了大批财税饷银,为朝廷征讨太平天国提供强有力的军饷支持。咸丰皇上为表彰其功绩,不吝以相当于宰相级别的体仁阁大学士的尊荣地位赐封,再加上叶名琛对外国人的强硬态度正合咸丰皇上的脾气,所以叶名琛圣眷正隆。

为恨的人说话,分喜欢的人的权利,吉尔杭阿受到咸丰皇上的严厉斥责,包令当然又被打发到叶名琛那里。

包令等人对叶名琛已经深深失望且痛恨之至,怎么会再找叶名琛?非但不找,还要告叶名琛的状。

包令等人径自北上天津,传书京城,状告叶名琛,且要求朝廷尊重条约,允许外国人进入广州城,派人修约。

修约要求,英国十八条:

1,公使驻京;

2,开放内地;

3,天津开埠;

4,公使可以到督抚衙门会见督抚,双方用平行礼;

5,修改税则,鸦片贸易合法化;

6,英国商船可承运各通商口岸之间货运业务;

7,废除子口税;

8,明确各种银元价值;

9,两国联合肃清海上匪徒;

10,定制清国人民出国劳务章程;

11,允许英国人购买清国土地;

12,保护英国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13,朝廷追回清国商人赊欠英国商人的欠款;

14,停止广东茶叶抽厘;

15,允许进入广州城;

16,新修条约十二年为期,到期重订;

17,设立保税官栈;

18,条约文意以英文解释为准。

美国十一条:

1,公使可以到督抚衙门会见督抚;

2,美国人有和清国人民同样的租房租地权利;

3,两国官员共同审理两国人民之间的冲突案件;

4,美国商船可承运各通商口岸之间货运业务;

5,明确各种银元价值;

6,重订税则;

7,随时可修改条约;

8,设立保税官栈;

9,免除所欠关税;

10,公使驻京,开放内地,开放长江;

11,允许美国人在中国沿海捕鱼开矿。

法国因为军舰出了故障,无法联合北上,仅有一位代表随行,所以没有提要求。不要紧,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英国和美国的要求一旦达成,法国一体享有。

恨外国人的咸丰皇上,目前不想因为外国人而多起事端。他的大清帝国正值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横扫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分兵北伐和西征,大有颠覆大清帝国之势。

咸丰皇上格外开恩,没有断然拒绝,不仅受理了两国要求,还答应了其中三条,英国第十条,美国第三条和第九条,可以找叶名琛商谈办理。

在叶名琛看来,这是对外国人天大的恩惠,坐等包令等人上门拜谢,商谈办理。很纳闷,很生气,包令等人竟然没有任何动静。

在包令等人看来,这是天大的侮辱,两国提出要求几十条,仅仅答应三条,塞牙缝都不够,很失败,也很生气。

更何况,还要找叶名琛商谈,包令等人更是一万个不愿意。经过这几年和叶名琛打交道,包令等人对叶名琛的印象是无法沟通,不可理喻,就好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包令在寻找和等待其他机会。

年底,机会好似来了。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大起义带动了全国各地多如牛毛的小起义。

叶名琛治下的广东省爆发了洪兵起义,势头不弱,攻打广州城的洪兵据说多达二十万之众。

朝廷的兵马集中应付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已是吃力,根本顾不上广州。广州情况不妙,广州城的士绅写信向**的包令求援。

包令放话,如果是叶名琛叶总督写信,他会认真考虑。

紧要关头,叶名琛真的写了信,包令同意出兵帮助剿匪,但是,必须在广州城内的两广总督衙门商谈剿匪事宜。

叶名琛洞悉包令入城的企图,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坚决反对,明确表示可在广州城外任何地方商谈,城内万万办不到。

还好,叶名琛的确能力出众,洪兵又是乌合之众,被叶名琛击溃,广州有惊无险。

胜仗之后,叶名琛更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对包令的趁火打劫更加鄙视和痛恨,对各国领事的各种要求反对的也更加坚决。

坚决到大清帝国无人可比的地步,甚至超越咸丰皇上。叶名琛上书咸丰皇上,把咸丰皇上答应的三条要求也一一驳斥;对各国领事平日的各种要求,也均以政务,军务繁忙为由而拒绝;甚至,对各国重又屡屡递送的要求修约的照会也不屑一顾,对各国屡屡扬言进兵北上的风声和威胁也不屑一顾。

因为叶名琛自信吃定了外国人,自信外国人没有能力攻占广州城。

叶名琛的自信大多来自情报。悲哀的是,他的广泛的情报系统提供的情报是错的,是致命的错。

当时,英国和法国集中力量在欧洲和俄国打克里米亚战役,英法获胜。叶名琛的情报却是英法大败,败的连英国女王都逃窜到美国避难去了,既然如此狼狈不堪,有何可怕?

包令等人对叶名琛早就忍不下去了,也因为克里米亚战役,英法为力保胜利,全力投入,分不出兵力支持他,所以强忍,憋了一肚子的火。

时间一天天过去,火也越憋越多,如同火山,积累多了,终有爆发的一天。

爆发,因为一艘船。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