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鸦片战争之十谈判和开战(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琦善的担忧,结果真让他忧心,伊里布的期待,结果终让他失望,因为,广东谈判以失败落幕。

懿律因为身体不适去职回国,义律接替其工作和琦善谈判。

义律住澳门,琦善住广州,义律先回到澳门,琦善后到达广州,义律相当的积极主动,在琦善到达广州的第一天,义律就给琦善发了信函,商讨谈判问题。

琦善曾经在天津海滩和懿律,义律谈过六个小时,知道英国人要的太多,而自己能给的太少,所以,迟迟不和义律会面,仅以信函往来。

谈判是面对面用嘴巴谈的,不是两地相距用纸笔谈的。信函往来十几封,时间蹉跎一个多月,仍然没有丝毫可以达成默契的实际结果,义律终于忍不住了,既然不能见面讲话,那就让军舰大炮讲话。

伶仃洋,虎门口,军舰森森,炮声轰轰,沙角和大角炮台同时沦陷。

虎门口是广州的门户,关天培在虎门口设置纵深三道防线。沙角和大角炮台是最外围防线,和第二,第三道防线距离过远,不能形成交叉火力。沙角和大角分布海口两边成犄角之势,距离也过远,不能互相支援,所以,沙角和大角炮台是两个孤立的炮台,关天培把它们设置为信号炮台。

信号炮台不仅仅发射信号,当然也发射炮弹,更何况,现在英国军舰云集广东,是非常时期,信号炮台也武备充足,戒备森严,忠勇老练的老将陈连升坐镇沙角。

英国军舰正面炮击沙角炮台,分派船只运送士兵在沙角炮台侧后方登陆,前后夹击。莫名其妙,大清帝国的官员一直自以为英国人双腿僵直,不会弯曲,不善陆战,所以,从来都不会想到英军可以登陆,登岛作战,所有精力都注意在前方海面,侧后方不做防备,出乎意料,英军从侧后方登岛夹击,防不胜防,再加上本来清军的炮火就远远不及英军,难以应付。忠勇的陈连升带领着忠勇的士兵忠勇的还击和坚守,忠勇毕竟抵不过炮弹的无情,陈连升战死,沙角炮台沦陷。

英军进攻沙角炮台的同时,另外几艘军舰进攻大角炮台。进攻大角炮台的方法简单粗暴,直接以数倍于清军的大炮轰击大角炮台,大角炮台根本无招架之功,更别说还手之力,三下五去二的功夫,大角炮台沦陷。

军舰和大炮的作用立竿见影,琦善立马变的紧张又有些慌乱,一紧张,一慌乱,把**岛谈没了,确切的说,不是琦善把**岛谈没了,是义律把**岛强占了。

琦善照会义律,同意上奏道光皇上,请求道光皇上开恩,给予英国人在外洋一处寄寓,九龙或者**,恢复广州贸易,同时要求义律归还定海,沙角,大角为交换条件。

本来绅士的义律这时一点也不绅士。

身在大清帝国多年,义律当然知道上奏皇上和已经同意完全是两码事,即便往乐观的方向想象,就算是道光皇上批准同意,也只是寄寓,寄寓和割让完全是两码事。

义律把知道假装成不知道,把两码事等同于一码事,以琦善的照会为依据,命令伯麦抢占**,升旗自治。

看上去忧虑的琦善这时更加的忧虑了。

如今的日子,每一天每一秒,对琦善来说都是煎熬,事情的发展越来越糟糕恶劣,越来越不受控制,好像有一头不受控制的猛虎正一步一步的向他逼近,将要把他吞噬。

这场谈判本就艰难,现在,又加上了**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琦善和义律频频约谈,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双方都拟好有草案,彼此都不同意,不签字。

琦善的草案给的太少,义律可以直接回绝,因为,义律有军舰大炮为后盾;义律的协定要的太多,琦善不可以直接回绝,因为,琦善的武力打不过义律。

琦善的方法是拖延,这些天,琦善经常性的生病,不能办公;义律的方法是打,他当然知道琦善的病吃药无效,用军舰大炮可以打好。

其实,伯麦早就想打了,在打下沙角和大角炮台之后,因为谈判继续,伯麦没有进攻虎门第二道防线,但是,当时和关天培有约定,虎门各炮台保持现状,不可以增加军备,事实上,关天培和琦善在不停的增加军备,这让伯麦很有意见。

关天培和琦善增加的军备着实不少。火炮数量和士兵数量对于炮台来说可谓是达到相当密集的程度。有了沙角和大角炮台的教训,各炮台的侧后方也加强了防备,关天培变卖家产,琦善从财税中拨款用于激赏士兵。

关天培和琦善尽心尽力,只是,一切都是枉然。和英国打仗,讲的是士气,战术,更重要的是武器。

士气而言,沙角和大角战斗中,陈连升和沙角,大角炮台的士兵表现出了军人应有的风采,奋勇作战,死不后退。沙角和大角沦陷之后,虎门各炮台士兵士气低迷,悲观绝望,逃兵无数,也正因为如此,关天培才变卖家产,琦善才从财税中拨款用于激赏士兵,结果,很悲哀,战斗打响,还是逃跑的多,战斗的少。

战术而言,关天培没在下横档岛没有设防,伯麦却在下横档岛上设立阵地。下横档岛在在虎门第二道防线南侧,或许是因为下横档岛和其他炮台距离有点远,超出清军大炮射程范围,不能形成交差火力的原因吧,关天培没有在下横档岛做任何布置。英军首先登陆下横档岛,在岛上制高点设立野战炮兵阵地,英军大炮射程比清军远,可以居高临下的摧毁清军的部分炮台。

武器而言,两军差距如同大人和小孩的差距,仗也打的如同大人打小孩般容易。英军利用优势的武器,往往选择清军炮火的死角进攻清军炮台,把清军炮台个个攻陷。

虎门沦陷了,关天培阵亡了。

关天培赢得了大清帝国的褒奖,也赢得了英国军队的敬重,但是,他死不瞑目。

关天培经营虎门要塞七年之久,可谓是大清帝国实力最雄厚的海防要塞,仅仅从早上到傍晚的一天时间便被攻陷,他死不瞑目;关天培带兵多年,当他所在的炮台沦陷时,当他为国捐躯时,身边只有二十几名士兵战斗捐躯,其他大部分临阵脱逃,他死不瞑目。

死亡也是一种解脱,活着却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琦善不但要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还要承受着更大的煎熬,他想挽回一些事情却任何事情都挽回不了,他眼睁睁的看着事情朝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却无能为力。

琦善知道英军强大,万万不可打仗,一旦打仗,损失更多且结果难以收拾,所以,他在谈判中不停让步,极力的避免打仗,结果,仗还是打了起来。

义律也不想打仗,他知道英国占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他考虑更多的是贸易问题,在英国军舰后面,停泊着大批的英国商船,他不想英国军舰把大清帝国打个稀巴烂,也不想把广州城的生意人打死或者打跑,他想让英国商船从大清帝国赚取更多的钱财回到英国,打仗只是迫不得已。

琦善和义律为了各自的目的都在竭尽所能的努力,可惜,他们的努力都是白努力,他们的这场谈判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谈判,因为,他们的主人或者上司根本没有要谈判的意思。

琦善的主人是道光皇上,义律的上司是巴麦尊。

道光皇上给予英国的恩惠有限:

1,惩办林则徐;

2,允许英国人像以前一样在广州通商;

3,允许琦善从民间筹措资金赔偿部分销毁鸦片;

4,两国官方文书用照会往来。

巴麦尊要求大清帝国的条件很多:

1,清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

2,英国**在各通商口岸派驻官员,与清国**官员直接交流;

3,割让沿海岛屿;

4,赔偿被焚毁鸦片;

5,清国废除公行制度,并赔偿英国商人往日欠款;

6,赔偿军费;

7,没有付清的赔款以年利率百分之五的利息计算;

8,条约经由清国皇上批准后,英国解除对清国沿海的封锁;赔偿全部付清后,英军撤离;

9,条约用英文,华文书写,一式两份,文义解释以英文为主;

10,条约在规定期限内有两国君主批准。

其中第3条可以融通,条件是必须增加其他5项:

1,允许英国人在各通商口岸自由贸易和自由活动;

2,清国**公布进出口关税税则,清国**不可以征收高于该税则的税费;

3,给予英国人最惠国待遇;

4,清国不可以对从事非法贸易的英国人进行人身虐待;

5,给予英国领事裁判权。

道光皇上只是满足英国人一点要求,赏给英国人一点好处,以便让英国人恭顺听话,如果英国人得寸进尺,要求无厌,堂堂天朝上国的道光皇上是不会客气的,或者驱逐,或者剿灭。

巴麦尊是要和大清帝国建立外交关系,进行开放式贸易,他的很多要求整个大清帝国都没有人能够看懂,并且,巴麦尊要求大清帝国无条件接受这些要求,不然就开打,打到大清帝国接受为止。

道光皇上和巴麦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知识和思想也是两个世界的知识和思想,他们的两个世界是互相平行的世界,不会有任何可能的交际,也不可能擦出任何可能的火花,如果真的擦出了火花,那肯定是大炮打出的火花。

大清帝国的众多官员中,相对来讲,琦善是诚实的,英国的强大,广东谈判的艰难,琦善在给道光皇上的奏折中讲的也算中肯诚实。

看了琦善的奏折,道光皇上有些生气,英国人胆敢造次,得寸进尺,命令琦善终止谈判,剿灭英夷。

琦善很大胆,没有听道光皇上的命令,他知道英国人可以灭了他,他却灭不了英国人,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谈,并且还把**给谈没了,道光皇上更加生气。

道光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大清帝国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封疆大吏,琦善和伊里布双双被革职。

伊里布被革职是因为定海。

定海沦陷,伊里布和懿律,伯麦达成了维持现状,互不进攻的默契后,翘首以盼琦善的广东谈判。

盼望的没有盼来,没有盼望的接踵而至。

伊里布的同事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满腔爱国热情,对于伊里布没有痛击英夷,收回定海,胸中聚集了极大的愤慨,纷纷上言攻击伊里布。

伊里布身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没有把这些攻击放在眼里,但是,道光皇上的命令却不能不放在眼里。

当接到广东谈判英国人不恭顺的消息时,当命令琦善停止谈判时,道光皇上同时命令伊里布渡海作战,剿灭英夷,收复定海。

道光皇上在京城的朝堂上下个命令是容易的,伊里布在浙江收回定海是困难的。

事实上,不是困难,而是不可能。

伊里布不敢汇报道光皇上说打不过英夷,堂堂天朝上国怎么可以打不过一个小小的化外蛮夷?所以,伊里布动了起来,动起来,不是进攻,而是备战,不停的备战。

只备战,不进攻,是灭不了英夷,收不回定海的,道光皇上终于没有了耐心,下令撤销伊里布钦差大臣的职务,暂回两江总督原任,以观后效。新任裕谦为钦差大臣,赶赴浙江,收复定海。

裕谦原是江苏巡抚,本是伊里布下属,性格刚烈,性情激烈,前段时间攻击伊里布,裕谦是其中一员,也是攻击最为激烈的一员。

激烈的裕谦发来的第一道命令就很激烈,命令将安德突等人严加看管,他将亲自审讯。

伊里布知道如果安德突等人如果到了激烈的裕谦手里,十有八九脑袋会和身体分裂,大清帝国和英国的关系也彻底决裂,会丢更多的城,失更多的地。

进,没有能力;退,无路可退。伊里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却找不到出路。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阴晴难测,阴差阳错。火烧眉毛之际,琦善的广东谈判给伊里布谈出了一条出路。

定海对于英国人来讲本是鸡肋,占领需付出高昂的代价,本有计划放弃。英军占领定海半年,因为水土不服,病死四百多人,住院五千多人次,平均每人住院三次以上。

大角炮台和沙角炮台沦陷,琦善同意向道光皇上请求一处寄寓之所让英国人居住,条件之一就是归还定海。

机不可失,义律据此强占**岛,同时,准备从定海撤军。

消息传来,伊里布仍然焦虑,英军只是准备撤军,现在还没有撤军,裕谦却马上到任,英军必须在裕谦到任前撤军,才不致发生意外。

伊里布命令幕僚张喜和几位将军带兵押解安德突等人为人质前往定海劝英军即刻撤军。

结果安德突等人在中途被英军救走,英军也已经准备就绪,即刻撤离定海。

伊里布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邀功的奏折也随即北上。

本来是阴差阳错的收回定海,伊里布的奏折里却写的曲折激昂,自己如何的筹划周密,将士如何的英勇奋战,方才驱逐英夷,收回定海。

邀功的奏折没有邀来功,反而邀来了罚。

既然可以筹划周密,将士用命,若能早日出兵,定能全歼英夷,结果,迟延进攻,让英夷逃脱,罚无可恕,伊里布革职留任。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