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鸦片战争之十一占领和屈服(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琦善撤职,道光皇上派往广州的是大清帝国最豪华阵容:奕山,隆文,杨芳。

奕山,不是贵族,是皇族,道光皇上的侄子,官至领侍卫内大臣,是武职中最高级别,大清帝国皇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奕山长期在新疆供职。道光皇上刚当皇上的前七年,新疆回族首领张格尔聚众叛乱,在和张格尔叛军作战中,奕山冲锋在前,英勇善战。

张格尔叛乱平息,清军大部回撤,奕山带领军队扫清各处叛军余党,新疆大定。

平定新疆之后,奕山没有闲着。

新疆土地贫瘠,粮食缺乏,军需粮草靠朝廷供应,既不方便也耗资巨大。

奕山亲自勘探各地,引水屯田,招募汉人教当地维吾尔人农业耕种,新疆农业进入高峰。

可以说,奕山能文能武,深受道光皇上器重和信任,特封奕山为靖逆将军,出征广东,希望奕山可以清扫英夷,再定海疆。

隆文,名副其实,文章显赫,官至军机大臣,相当于丞相级别,辅助奕山。

杨芳,贫苦平民出身,年少入伍,征战一生,以军功逐级递升,终被朝廷册封为果勇候。

曾经,西北宁陕镇,因为朝廷待遇不公,士兵哗变,揭杆造反,杨芳单人单骑进入叛军军营,利用旧部情谊,动之以情,施之以威,招抚叛军,归命朝廷。

这时候的杨芳已经年近古稀,但是,威名不衰,动作不慢。

杨芳接到道光皇上命令的时候,身在江西,立马南下,马不停蹄,率先到达广州。

果勇候威震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服,广州军心民心为之一定。

只是,威震天下的果勇候没有镇住英国人。

杨芳在路上已经筹划,准备厚集粮草,逐处筑堡,使英军攻无可图,野无可掠,恩威并用,降服英夷;到了广州,杨芳才发现,情况并非自己所相像。

虎门各炮台沦陷,广州城大门洞开。英军逆流而上,摧毁沿途各炮台,直逼广州城。

义律没有直接进攻广州城,他是边打边谈。

虎门口外停泊的将近八十艘商船中有将近六十艘是英国商船,一艘艘的商船,流失着一天天的损失,一天天的损失如同一根根的针扎在义律的心上,让他心疼和忧虑,如果能够和平的全面的通商做买卖赚钱,当然是不打仗的好。

英军停驻广州城外,义律向城内送去了停战的条件,要求赔更多的款,割更多的岛,还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

广州城中的大员们的任务是剿灭英夷,而不是给英夷割地赔款,谁都不敢答应,于是,战争又起。

英军再次的进攻是在杨芳到达广州的第二天,猎德,二沙尾炮台沦陷,清军溃败,英军距离广州城仅仅三公里,广州城抬眼可见。

一直在内地任职和征战的杨芳终于开了眼界。

老将军遇到了新对手,新对手用的是新武器,军舰以前见所未见,大炮和火枪的威力之大,简直像妖魔鬼怪般魔力无边,匪夷所思。

杨芳一生征战,出生入死,从来没有怕过谁,非常积极的备战。

杨芳真的相信英军的军舰和大炮是有妖魔鬼怪附身,真的相信民间传说的粪便和女人的不洁物可以破解妖魔鬼怪的邪术,于是,大肆准备便盆溺器和女人的内衣裤以对付英军的军舰和大炮。

结果,杨芳很失望,很惊讶,也很无奈。英军军舰和大炮仍然威力无边,反看清军军营,非但臭气熏天,并且也消极怠战。

有些军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有些军队眼睁睁的看着英军拆除河中拦船设备而没有任何行动;有些军队竟然和英军约定互放空炮。

清军的情况如此不堪,英军的进军当然顺畅,非但势如破竹,并且轻轻松松。

澳门到东莞,西江水道上,英军一艘武装轮船带领两只小船,三天时间,沿途击毁清军六处炮台,九艘战船,一百多门大炮。

广州,英军大部队仅仅一天时间,连陷清军五处炮台,占领曾经的商馆区,英国的米字旗又飘扬在广州城的上空。

米字旗猎猎作响,似乎在宣示着英国的骄傲,也似乎在嘲笑着清军的无能。

杨芳到广州已经半个月,终于领教和认识了英军的强大,明白了英军的强大是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强大。

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或者成仁,或者妥协,杨芳选择了妥协。

在义律心里,贸易永远是第一位的,贸易永远重于战争,占领商馆区的第二天,义律就发出照会,要求恢复通商和优待外国人,如果同意,即刻停战,如果不同意,战争继续。

杨芳没有上报道光皇上,直接答应了义律的要求,广州停战,贸易重开。

现在的广州是朝廷最为关注的地方,和英国人的战争是朝廷最为关注的事情,凡是和英国人有关的大事,小事都要向道光皇上汇报,更何况停战和贸易这样重大的事情。

果勇候的奏折写的是非一般的果勇。

杨芳到达广州的第二天,猎德,琶洲,二沙尾等炮台沦陷,杨芳的奏折中没有提及,只汇报自己如何准备和布防,道光皇上心为之一宽。

六天后,乌涌之战,清军大败,阵亡四百多人,英军没有伤亡。在杨芳的奏折中,清军胜而英军败,英军伤亡超过清军,军民可用,士气可鼓,胜利可期。因为杨芳拿英军没有办法,所以杨芳在奏折中还建议在奕山,隆文到来之前,对英军先暂行羁縻,以防止逃窜,等奕山,隆文赶到后,再合围聚歼,一劳永逸的解决英夷。道光皇上深为嘉奖,特别命令,等胜利后,将敌军主要人员槛送京城,正法示众。

又五天,杨芳上奏大胜捷报。原因是义律有意停战和谈,派一只小船打着白旗来送照会,守卫士兵从江西调来,不知道白旗是什么意思,开炮轰击,小船退回,在杨芳的奏折中,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道光皇上异常兴奋,兴奋的好像英夷已经被完全踩在了脚下一般,对杨芳再次嘉奖。

再五天,英军已经占领商馆区,英商也已经重新开始贸易。杨芳的奏折,准确的说是杨芳,广东巡抚怡良,广州将军阿精阿的联合奏折,奏折中没有了前几次的捷报和必胜的信心,而是婉转的承认英军强大,广州防守困难,同时还奏请,因为美国的副领事和十三公行都恳请允许英国恢复贸易,请求道光皇上指示,是否准许英国人重新开始贸易?道光皇上远离广州,身在京城,皇宫深深,对于奏折上所说不明不白,只是,已经没有了前几次的喜悦,指示杨芳等人,严禁英夷贸易,设法围剿,收回**。

再十天,英商恢复贸易已经超过十天,杨芳再次上奏汇报,因为美国和法国的请求,已经允许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商人重新开始贸易,目的是暂作羁縻,以便可以从容布置,做到计出完全。道光皇上勃然大怒,严厉斥责,把杨芳和广东巡抚怡良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道光皇上的目的是要英国人驯服或者灭亡,深孚众望的杨芳让他深深的失望,只能把深深的希望寄托在奕山的身上。

奕山是这次出征广东的豪华军官团中最豪华军官,排场也最为豪华,随从众多,簇拥而行,浩浩荡荡,缓缓南下,从京城出发,足足走了五十七天,终于到达广州。

五十七天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一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一座城从坚守到屈服,一位老将军从自信到妥协。

五十七天的时间,可以收到很多信息。京城的信息是催促奕山早到广东,围剿英夷,展示大清帝国的力量和威风;广州的信息是英军强大,清军无法取胜,广州城已经屈服。

京城的信息当然来自道光皇上;广东的信息来自杨芳和林则徐。

杨芳是老将,将之翘楚,国之栋梁,杨芳都无法取胜,奕山也没有把握。

林则徐被革职后一直留在广州,并且,在广州是神一般的存在。

林则徐自始至终都对英国人强硬,主政广东期间没有大的战斗,只有小的摩擦,没有大的战斗就没有大的失败,小的摩擦虽然失败,毕竟规模小很少有人知道,况且林则徐的奏折里每一次的摩擦都是大清胜利。当懿律和义律遵从巴麦尊的指示仅仅把广东封锁,大军北上威逼京津时,坊间流传懿律和义律之所以领军北上是因为害怕林则徐,不敢进攻广东。流传好像风一样飘散,好像云一样翻滚,慢慢的,林则徐就从人变成了神。

奕山很看重林则徐,同时也知道林则徐这尊神实际上对付不了英国人,保护不了广州城。如果可以, 早就帮助琦善或者杨芳剿灭或者驯服了英国人;如果可以,也就不会把家人眷属送到上游其它地方去寄寓。

琦善,杨芳,林则徐都是大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都拿英军没有办法,奕山是真的没有信心,也真的不想和英军打仗。

到了广州的奕山默许了杨芳和义律达成的停战贸易的协议,甚至派人召回更多的殷实商人回到广州,以巩固停战贸易的现状。

人生充满了无奈,现在的奕山相当的无奈,他是真的不愿意和英国人打仗,却不得不打,因为道光皇上。

高坐深宫的道光皇上不知道天下之大,远大***帝国;国家之多,很多都强***帝国。道光皇上只知道天下是大清帝国的天下,大清帝国的天下没有大清帝国办不到的事情,没有大清帝国剿灭或者驯服不了的蛮夷,小小的化外英夷必须被剿灭或者驯服。

为此,道光皇上在奕山,隆文,杨芳本来就算是最豪华阵容的基础上又加派了刑部尚书祁土贡为两广总督,屡立战功并获绘像紫光阁殊荣的四川提督齐慎为参赞大臣协助奕山;调派其他省区援军将近二万名进入广东供奕山调遣;平时花钱如同割肉的道光皇上专门大手笔为广东调拨三百万两军费。

道光皇上的这么多的付出,当然要求有回报,要求奕山大兵出击,剿灭英夷,收回**。

进兵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更要命的是,对杨芳和广东巡抚怡良的严厉训斥和革职的圣旨也到了广州。

奕山不想被训斥,更不想被革职,如果不进攻,杨芳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奕山只有进攻。

两军对垒的广州城是个没有秘密的城市。

广州城的两方官员,有什么事情都会见面商谈或者公文沟通,互相往来频繁,信息保持畅通;广州城的人民群众,把英国人看做外人,满洲人也看做外人,都是外人,谁给钱就给谁办事,谁给好处就给谁传递信息。

义律当然关注奕山的行动,一开始,奕山不想打仗,义律是知道的,到后来,奕山决定进攻,义律还是知道的,既然奕山要进攻,义律决定先先下手为强。

对手和对手互相关注,义律关注奕山的同时,奕山也在关注义律,义律要先下手的消息奕山也是知道的,奕山不能让义律占先,决定提早进攻,于是,仓促下令,仓促准备,仓促进攻,潦草收场。

大清帝国在广州城的正规军队的兵力已经有二万五千左右,奕山只调动了二千多人。进攻方法没有进步,仍然是当年林则徐的方法,用火船烧英军的军舰,英军的军舰没有烧到,完好无恙,反倒引起岸上大火。大清帝国西炮台的岸炮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炮击英军军舰,个别英军军舰稍微烧伤,只是,第二天,西炮台就被英军军舰摧毁,顺带摧毁了大清帝国四十几艘战船。

奕山的进攻结束,义律的进攻开始。

义律发布进攻的命令,通知英国商人撤离商馆区的时间比奕山的进攻早四天,因为需要从**调兵,兵力集结费了时间,加上风向潮水不顺,义律进攻的时间比奕山的进攻晚两天。

义律的进攻准备充分,计划周详,战果辉煌。

战术依然是以前进攻大角和沙角炮台的战术,正面炮击,侧面迂回,最后前后夹击。

广州城西南凤凰岗一带,英军军舰沿着省河从西往东进攻,城东南黄埔一带,英军军舰沿着省河从东往西进攻,第二天,摧毁城南沿河各炮台,重新占领商馆区。

城南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城西水道有一支二千多人的英军悄悄北上在城北登陆,由陆路进攻并占领了城北越秀山,英军四百多人的野战炮兵部队进驻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

越秀山是整个广州城的制高点,四方炮台是越秀山上的四座炮台,威力可覆盖整个广州城。

当时的广州城不大,南到省河,北至越秀山。城南省河沿岸各炮台被毁,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被占,整个广州城处于英军的夹击之中,炮火之下。

一败涂地,千般不愿,万般无奈的奕山成了第二个杨芳,选择了妥协。

比奕山更加神情黯淡,身心憔悴的人莫过于广州知府余保纯。

余保纯也是年过花甲,将近古稀的老人,一生运气欠佳。为人勤勉却官场不得志,幸而遇到林则徐提拔推荐,才在林则徐南下广州禁烟的时候升任广州知府。

广州知府理应是广州城的主人,只是,这几年,广州城里朝廷大员太多,广州知府俨然如同一位仆人,凡是朝廷大员们遇到不体面的事情的时候,或者不情愿出面的时候,全部派遣广州知府出面交涉处理。

商馆区,义律在向余保纯讲广州停战的条件。

身为广州知府的余保纯在自己的广州城,不自在的好像是站在别人的土地上一样;外来的英国人义律却泰然的好像是广州城的主人一样,义律讲什么,余保纯听什么。

余保纯和义律曾经打过很多次交道,本就熟悉,现在,两人又面对面的坐在一个客厅,余保纯却感觉和义律之间有着千万里远的距离,因为,义律的条件有着千万斤重的压力:

1,奕山,隆文,杨芳在六天内撤兵广州城二百里外;

2,赎城费六百万元,七天内付清;

3,赔偿商馆被抢被毁损失,以及之前林则徐火烧西班牙商船损失;

4,清军付款后,英军退兵虎门口外;

5,以上条件需奕山,隆文,杨芳,阿精阿,祁土贡,怡良联合签名授权广州知府余保纯办理,方为有效。

奕山的妥协是彻底的妥协。

关于奕山等大员的联合签名,第二天一大早,余保纯就交给了义律。

关于六百万元的赎城费,第二天便支付了一百万元,其他的五百万元没有等到七天,在五天之内全部付清。当然,十三公行又狠狠的爱了一次国。

关于撤兵,赎城费全部付清后,清军开始撤军城北。

奕山在赔款撤军上动作麻利,义律也信守承诺,清军撤军开始,英军也陆续撤退,一周之内,全部撤出广州,交还虎门,驻扎**。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打了败仗,赔了银两,道光皇上命令的禁止通商没有禁止,收回**没有收回,不但没有被斥责和惩罚,反而得到了嘉奖和赏赐。广州城上上下下五百多名官员都得到了嘉奖和赏赐,叫人怎能不开心?叫人怎能不喜庆?创伤未复的广州城开心的如同过节,喜庆的如同过年。

感谢道光皇上皇恩浩荡,更感谢奕山的奏折写的漂亮。

奕山的奏折里,清军频频胜利,战果辉煌。英夷能够攻陷虎门占领广州城北四方炮台,是因为有汉奸趁我军不备,偷袭而成。至于英夷,并无歹意,驯服有礼,英夷头目在城外免冠作礼,兵仗投地,恳请大将军转奏大皇上开恩,只要帮助追还商业欠款,允许通商贸易,立即退出虎门,还回各炮台,永远不敢滋事。

或许是道光皇上真的很相信奕山,或许是道光皇上真的不想再打仗,或许是道光皇上听到英夷驯服有礼就不再和英夷计较。

奕山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道光皇上同意奕山垫付商业欠款,同意英夷贸易通商。

同意垫付商业欠款,六百万元的赎城费就可以转移到十三公行的商户身上;同意英夷贸易通商,英国人就不会再进攻广东。

如此厚恩大德,奕山当然要上奏谢恩。奏折中,英夷对道光皇上感激涕零,声言永远不在广东滋事;因为广东夷务大定,外省援兵在广州扰乱治安,恳请撤回外省援兵,以维护广州治安,以节省粮草军饷。

假话连篇的奕山还是说了一句真话---广东省夷务大定。

当时,奕山妥协,义律停战,停战之后,义律发了两次照会,强调说明停战只限广东一省,其他省份仍需进兵交战,直到大清帝国皇上答应大英帝国外交大臣的所有条件为止。

狡猾的有隐瞒的奕山知道义律还会领军北上攻击其他省份,他却没有清楚明白的汇报给道光皇上。

奕山不汇报,道光皇上就不会知道,在道光皇上看来,大清帝国的夷务只限广东一省,广东夷务大定,其他省份就也没有问题,战争终于可以结束了,国家终于可以安宁了。

可怜的道光皇上不知道,战争没有结束,国家也没有安宁,**岛上,义律正虎视眈眈望着北方。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