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鸦片战争之八备战和开战(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本是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的林则徐,现在的官职变成了两广总督。

当初,林则徐到广东,是因为禁烟的事情,在道光皇上和林则徐的想象中,是一项短期工作。

确实,在不长的时间里,林则徐的禁烟工作卓有成效,收缴并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二万余箱袋。

道光皇上非常满意,对林则徐更加欣赏,把林则徐从湖广总督改任为两江总督。

同是总督,总督和总督不一样。

大清帝国的地方总督,统辖一个省,二个省,或者三个省不等。两江总督统辖江南,江西,安徽三个省,并且,其中的江南省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是繁华富庶的省份,是国家粮食和赋税重区,地位非常。总督的地位和排名,首位当然是拱卫京师,护卫皇家的直隶总督,其次就是繁华富庶的两江总督,林则徐从湖广总督到两江总督,看似平调,实是升迁。

现实中,往往有很多事情不能够按照想象中的样子去发展。

虎门销烟之后,道光皇上和林则徐认为禁烟工作就这样顺利且胜利的结束了。

出乎意料之外,英国商人的甘结签字受阻,林维喜死亡的凶手无法索回,甚至还多次发生军事摩擦和交锋。

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像一根又一根的绳索把林则徐拴在广东而迟迟不能去两江总督的任所上任。

道光皇上是一位善变的皇上,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干脆把现在的两广总督调往别处,把林则徐再次从两江总督改任为两广总督,常驻广东,专门处理销烟后的种种遗留问题。

一件又一件的遗留问题不仅仅像是一根又一根的绳索,并且是一根又一根打着死结的绳索,难以解开。

难以解开的绳索拴住了林则徐的脚步,却拴不住林则徐的镇定,从容,自信,因为,林则徐自认为看透了英国,吃定了义律。

林则徐知道英国有些能耐,征服和欺负着很多国家;也知道英国的面积和大清帝国比只能算是弹丸之地,人口和大清帝国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所以,林则徐自以为英国在大清帝国面前只能算是有些能耐的大孩子,微不足道。

林则徐知道英国船坚炮利,也自以为英国人的双腿僵直不能弯曲,只能逞强于海上,不能施展于陆地,对于拥有广阔内陆土地的大清帝国来讲,无能为力。

林则徐知道英国人和大清帝国做生意可以赚很多钱,也知道英国国内有部分官员反对鸦片生意,还知道即便没有鸦片生意,只做茶叶,丝绸,瓷器等生意,英国商人仍然可以赚很多钱,所以,林则徐自以为痴迷于赚钱的英国人不会自断财路,对于和大清帝国的关系,不敢得罪,不敢决裂。

林则徐自以为英国人多吃肉类,消化不良,如果没有大清帝国出售具备疏通肠胃功能的的大黄,英国人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肠胃不通而死亡,所以,林则徐自以为英国人对***帝国是性命相依,除了恭顺,唯有听话。

林则徐知道英国和大清帝国发生了多次的军事冲突,也知道虎门硝烟之后,因为鸦片数量减少,导致鸦片价格飙升,利润飙升,贪婪的鸦片商人为利所驱,鸦片走私依然猖獗,并且,走私以武装商船保护,所以,林则徐自以为这些冲突都是不法商人和海盗所为,和英国**无关。

为此,林则徐还给英国年轻的女王写了信,以上级对下级的语气指示英国女王,要管理好自己的臣民,特别是到大清帝国做生意的商人,遵纪守法。

虽然信复制了很多份,委托了不同的商船带到英国递交女王,结果,信当然没有到英国女王手里,而是到了英国报社和民众中间广为传播。这封信,在大清帝国,林则徐郑重其事,在英国人看来,这只是一个笑话。

很可笑,林则徐自以为是的很多事情都是错误的;很要命,林则徐不知道的事情更多。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这是英国的议会大厦。

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实际的权利,权利在议会,行政在内阁。

议会里有两大党,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党竞争,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首领出任**首脑---首相,首相再提名任命各部大臣,组成内阁,行使国家权力。

当时,英国内阁外交大臣叫巴麦尊。

巴麦尊的外交特点是军舰外交。

当国家利益受损,或者外交活动受阻时,巴麦尊会毫不犹豫的动用英国的无敌舰队,他相信军舰上的大炮可以解决掉所有的障碍和麻烦。

其实,巴麦尊对大清帝国已经隐忍了很久。

巴卖尊竭尽所能的把英国的影响力和工业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广阔无边的大清帝国绝对是重要的市场,如果错过,将会是深深的过错。

大清帝国的土地确实是广阔无边,市场却不是广阔无边。大清帝国以农业为本,自给自足,轻视商业,闭关锁国,市场好像是锁上了一道厚厚的大门,而大门只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从门缝里做买卖,当然受限,当然憋屈。

英国派驻大清帝国的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就是巴麦尊所派,结果,律劳卑没有推开大清帝国的大门,反而在澳门关闭了自己生命的大门。

巴麦尊身为英国的外交大臣,不允许英国的人民或者官员在其他国家遭受委屈和屈辱,律劳卑的悲剧,对巴麦尊来说是一个耻辱。

巴麦尊没有选择雪耻,而是选择隐忍。

巴麦尊是成熟且优秀的政客,知道不同的对象要不同的方法对待。大清帝国是大国,大市场,并且还有些许的神秘感,不可以轻易交恶,要尽可能的争取和平,所以,巴麦尊非但隐忍下来,甚至还交代新一任商务监督义律,要和大清帝国好好相处。

隐忍是有限度的,更何况,巴麦尊本就强势,崇尚武力,他的隐忍更加有限度。

义律和英国商人被围困在广州十三公行商馆,二万多箱袋鸦片被收缴后销毁但没有赔偿,巴麦尊忍无可忍,决意用兵。

战争是国家大事,需议会投票通过;议会投票取决于民意和对抗。

民意有对立。

以英国利益至上,不管别国死活的人当然支持。曾经和大清帝国做过买卖的生意人,知道大清帝国从来都是高高在上,并且官员贪腐严重,自己从来没有被公平对待,还要被榨取额外钱财,认为大清帝国应该被教训,也大部分支持;认为鸦片贸易是邪恶的行当,有损英国形象的人持反对态度。

对抗更激烈。

对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一个政党反对另一个政党。议会里面,两党互相监督,互相竞争,都想取得多数席位,上台执政,所以,另一党派提出的任何议题,都会反对。

议会里面,争执和争吵相当激烈,极其热闹,大清帝国的悲惨下场就在一片热闹之中敲定。

271票对262票,以9票的微弱多数,通过提案,开启战争。

开战的消息,以多种途径传递给了林则徐。

澳门是欧美各国商人在大清帝国的集散地,也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英国对大清帝国出兵开战的消息在澳门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美国领事明确告诉林则徐,英国要对大清帝国开战,英国军舰将封锁珠江口,请求让美国商船早日进港贸易。

官兵探马报告,义律除了之前的两艘军舰外,又陆续增添两艘军舰。

各种消息和迹象都无法撼动林则徐的自信,他非常自信英国在大清帝国面前无能为力,甚至要依靠大清帝国才能生存,绝对不敢对大清帝国动武,仅仅以为这些消息是义律故意造谣,蛊惑人心,增加军舰是义律自己找的武装鸦片走私船,虚张声势。

尽管林则徐非常自信英国不敢对大清帝国动武,但是,他也知道义律时不时的都会和大清帝国发生武装冲突,并且,让人生气和焦躁的是,九龙海战和穿鼻海战,大清帝国都以狼狈收场,所以,他还是积极的进行了战争的准备。

英国人从海上来,海岸大炮显得尤为重要。林则徐在**官涌新建两处炮台,增加了澳门和虎门的大炮数量,各处官兵数量均按照战时状态配备。

英国人依仗军舰,难免双方舰船在海上有面对面的交锋。林则徐加强训练善于攀爬桅杆,潜凫深水的特别兵种,准备小型拖船,燃料,大铁钉,毒气喷筒等物资。若双方舰船距离尚远,用大炮火枪射击,若距离靠近,用大铁钉把装载燃料的拖船固定在英国舰船上以纵火焚烧敌船,抛扔毒气喷筒以毒杀敌人,官兵跳跃上船,和敌人近身搏杀,为此,林则徐特意购买了一艘武装商船,就是义律在没有军舰的时候租用,后来有了军舰又辞退的甘米力治号,供官兵练习。

广东面朝大海,海岸线绵长,一旦备战,处处设防,官兵不足。这是小问题,大清帝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林则徐组织沿海渔民编成团练,以补充兵员。林则徐给团练特别的赏银,有了赏银,渔民很是积极。

钱是好东西,有钱,很多事情都可以办的很顺利。

林则徐有钱,因为十三公行有钱。对于十三公行来说,爱不爱国,这个时候就是关键的表现时机,大清帝国需要钱的时候,贡献的越快越多,爱国心就越浓越强。

爱国和牢狱之灾,杀头之祸相比,十三公行当然选择爱国,如此,林则徐的资金就有了充足的保障。

资金充足,各项备战工作进行的热闹且顺利,林则徐也自认为广东安全且强大。

殊不知,海岸大炮,就射程来说,大清帝国的海岸大炮打不到英国军舰,而英国军舰可以摧毁大清帝国的炮台;就布防来说,林则徐一直以为英国人双腿僵直,不善陆战,再加上大清帝国的大炮大多没有炮架而只能固定方向,所以,大清帝国的海岸大炮的炮口一律朝向大海,炮台侧面空虚,英国人如果登岸从侧面进攻,炮台无力防守。

殊不知,大清帝国的舰船和英国军舰比,太矮太小,况且英国军舰的船体大多有金属包裹,双方面对面交锋,大清帝国根本用不上力,更不用说固定英舰,跳跃上船,喷射毒气,近身搏杀,都只能是幻想而已。

殊不知,大清帝国的沿海渔民,很多都是为了赏银才参加团练,对他们来说,英国人是外人,大清帝国是满洲人,一样是外人,谁给钱给谁干活,一旦有危险,他们难以指望。

没有亲历过战争的失败,不会对对方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林则徐一直沉浸在大清帝国强大无比,英国无能为力的虚幻想象当中。林则徐好运气,英国舰队没有打破林则徐的虚幻想象,没有让林则徐见识英国舰队的威力,倒是让浙江定海见识了英国舰队的强大。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