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鸦片战争之七武器和士兵(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是一项血腥的发明。

因为**,有了枪炮,因为枪炮,战争更加血腥。

其实,**产生的初衷不是为了***炮,也不是用于战争和杀人。

**,是一种药,是一种人吃的药,初衷是为了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

在中国,从战国开始,皇家贵族就开始幻想长生不老。

上有所求,下有所应。

于是,很多术士,道士开始不断的尝试用各种材料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

结果,让当时的人很沮丧,因为长生不老的仙丹始终没有练成;让后来的人很兴奋,也很遭罪,因为无意中,偶然间,**的配方在炼丹的过程中被发现了。

**的配方到底是谁发现并记载?

有人说是晋朝的道士葛洪,有人说是隋唐的药王孙思邈,也有人说是其他人,这个不敢肯定。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的爆炸性和杀伤力,唐朝末年,**就已经被用于战场;北宋年间,北宋和金国的战场上已经是火器横飞了;到了南宋,火枪也问世了。

**和枪炮发明于中国,却优化于欧洲。

元朝时候,**和枪炮被蒙古人带入欧洲,好似禾苗遇到了春天,野蛮生长。

之所以可以野蛮生长,是因为遇上了野蛮的事情。

野蛮的事情就是战争,连绵不断的战争。

元朝末年到明朝中前期,欧洲爆发了百年战争;明朝末年,欧洲又爆发了三十年战争。

战争以杀伤为能事,战争双方都绞尽脑汁的优化**和枪炮的杀伤力。

很巧,明朝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勃然兴起。

文艺复兴是一场艺术和科学的复兴,数学,化学,物理学,甚至弹道学都被创立并日趋完善,这些科学,让**的配方和枪炮的技艺日趋完善,其杀伤力日趋提高。

清朝乾隆年间,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枪炮实现了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数量,并且也大大提高了质量。

**和枪炮在欧洲野蛮生长的时候,在中国当然也有发展,只不过发展缓慢,,缓慢的好似禾苗在冬天,让人感觉不到它的生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受到伤害是在明朝。

明朝时候,欧洲的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家率先来到东方拓展市场,拓展殖民地,和明朝发生了摩擦,并且打了仗,开了火。

一开火,明朝才发现,**和枪炮的威力比起人家落后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很远。

还好,明朝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官员是谦虚务实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够承认人家的长处,既向人家学习,又聘请人家的技师,**和枪炮的威力终于在中国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提升了威力的**和枪炮让满洲人吃尽了苦头,甚至满洲人的领袖努尔哈赤都在炮火中重伤而后丧生,所以,满洲人也开始积极仿制枪炮。

满洲人推翻了明朝,建立大清帝国,国家并不安稳,吴三桂造反,兵威颇盛。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大清帝国是第三任皇上康熙皇上当政,康熙皇上是一个胸怀宽广,思想开放,积极欢迎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皇上,在宫中聘请了一帮欧洲的传教士。

传教士大多都具备当时的科学知识,其中有一位叫南怀仁的传教士,精通制造大炮,在康熙皇上的授命下,南怀仁督造了很多大炮,运往镇压吴三桂的前线。

吴三桂被镇压消灭之后,动乱时不时的还会有,但是,能量都不是很大,对朝廷没有威胁,所以,朝廷在枪炮武器上就没有再发展,中国枪炮的威力到此停步。

停步停的很彻底,不但没有发展,甚至老旧的枪炮也极少更换。

就这样,一个野蛮生长,一个原地停步,经过一代又一代时光的积累,差距也一代又一代的拉大。

康熙皇上的孙子的孙子,是清朝的第七任皇上道光皇上,九龙海战和穿鼻海战就发生在道光皇上时代的晚期。

那个时候,清朝军队的装备,有腰刀弓箭,也有火枪大炮。

腰刀人人都有,弓箭和火枪各占其半。

火枪是前装滑膛火绳枪,从枪管口填装**,再塞入子弹,然后点燃火绳引爆**,发射子弹;火枪枪身长2米,射程100米,每分钟可发射1或者2次。

英国军队普及两种火枪,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前装滑膛击发强。燧发枪是摩擦燧石点火发射子弹,枪身长1.16米,射程200米,每分钟可发射2或者3发;击发枪是撞击**发射子弹,枪身长1.42米,射程300米,每分钟可发射3或者4发。

关于大炮,两个国家大炮的样子,从外观看相差无几,从内在质量和性能看相差甚远。

因为工业革命,英国冶炼技术提升,能够提炼出高纯度的铁水,制造出来的大炮耐用安全;清朝冶炼技术落后,铁水纯度不高,杂质较多,制造出来大炮容易炸裂;为减少大炮的炸裂,可以加厚炮管,这样火炮太重,也可以减少**的数量,这样威力打折。

也因为工业革命,英国制造技术提升,制造大炮采用铁模工艺,能够对炮管内部进行加工,让炮管内壁光滑,炮弹射出后弹道平顺,能够精准打击目标;清朝使用泥模工艺,制作粗糙,炮管内壁高低不平,炮弹射出后弹道紊乱,不能精准打击目标。

又因为文艺复兴,英国科学进步,知道炮管长度和炮口直径的最佳比例,知道怎样让炮弹射击的更远;清朝的大炮只是仿造欧洲,不懂各部位尺寸的最佳比例,不能够让大炮射击出最大射程。

英国不但能够让炮弹射的更远,还能够射的准确,有用以调节高低左右的炮架;清朝的大炮大多是没有炮架的,仅可以固定角度射击,或者使用木质炮架,承受不住炮身的力量冲击,很容易散架报废。

枪炮本是冰冷的铁,之所以可以成为杀人利器,是因为**。

清朝和英国用的**是一样的,都是黑色**,配方是一样的配方,都是硝,硫,碳;杀伤力是不一样的杀伤力,因为硝,硫,碳的比例不一样。

科学是生产力,也是杀伤力,在欧洲,文艺复兴让科学进步,科学进步让人发现了黑色**的最佳化学反映方程式,也就是最具杀伤力的爆炸的比例。

根据黑色**的最佳化学反映方程式,欧洲各国制定出了枪用**的最佳比例,也制定出了炮用**的最佳比例,力争把杀人效率提升到最高水平。

清朝不懂化学,**的配方只能根据传说和经验,结果硝的比例过高,导致**容易吸潮,不方便长时间保存,爆炸时杀伤力不强。

九龙海战和穿鼻海战的时候,因是海战,海上作战军舰显得特别重要。

紧随**和枪炮,在欧洲,军舰也实现了野蛮生长。

工业革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不仅仅是枪炮,还有各种商品,商品必须在市场上流转,方能换来利润。

最大的市场当然是全球市场,地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海洋,谁能成为海上霸主,谁就能占得最大额的市场。

所以,要想销售商品,让商品快速流通,必须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要想取得海上霸权,必须具备在海上和陆地上武力打垮其他国家的军队的能力,于是,军舰也就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了。

九龙海战和穿鼻海战的时候,英国已经是海上霸主,船体高大,多用金属包裹,防朽防火,双层甲板,防沉性好,军舰分为七等:一等军舰,载炮100到120门;二等军舰,载炮80到86门;三等军舰,载炮74到78门;四等军舰,载炮50到60门;五等军舰,载炮22到48门;六等军舰,载炮22到34门;等外级军舰,载炮10到22门。

清朝的战船都很小,怪要怪大清帝国第五任皇上乾隆皇上。

清朝本有造大船的能力,因为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造出过大船,可以远洋航行,据说可以乘坐千人。

清朝前期,收复台湾,铲除海盗之后,海疆无事,朝廷也从没有想着要远洋航行,到外面走走看看,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造很大的船。

到了乾隆皇上的时候,朝廷干脆把船的样子,船的大小,造一艘船的费用固定下来;为了保证朝廷官方的船比民间的船有优势,把民用船只的大小也固定了下来,就这样,清朝的船成了永远长不大的船。

长不大的船当然很小,小到清朝最大的战船也没有英国等外级军舰大,载炮最多的船也只是相当于英国载炮最少的船。

所以,穿鼻海战,英国两艘军舰,可以自由的来回穿插在广东水师师船中间,可以任性的倾泻着炮弹。

可叹,武器不争气。

可悲,军队也不争气。

大清帝国的兵种是八旗军和绿营兵。

八旗军二十万左右,绿营兵六十万左右,号称八十万大军。

八旗军起初就有,绿营兵是后来组建。

起初,说的是大清帝国刚兴起的时候。

大清帝国龙兴东北,当时称之为满洲。

满洲人,入则为农,出则为兵,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每五牛录编为一甲喇,每五甲喇编为一固山;每个固山都有一种专属颜色做旗帜,初具规模时,选取黄白红蓝四种颜色;后来,部落日众,人口日多,把原来的四种颜色旗帜各镶一条边,变成八种旗帜,称为八旗军;再后来,组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计有二十四旗,仍然沿用初时的八旗军车称号。

八旗军彪悍异常,骁勇善战,征蒙古,破朝鲜,入主中原,威震华夏。

威风没有太久,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军骄奢淫逸,耽于玩乐,怠于武事,日渐疲敝。

绿营兵是满洲人入主中原后,收编和招募的汉人军队。

绿营兵,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专职军队,称它为兼职军队或许更合适。

士兵,或者在战场,或者在军营,绿营兵不是。

绿营兵吃在家里,住在家里,操练时到军营,有任务时出任务,其他时间可以自由的做其他事情。

绿营兵的工资可以养活自己,但不能养活家人,所以,绿营兵需要在其他时间做些其他的事情以养家糊口,当士兵为养家糊口而奔波的时候,当兵就成了一种兼职。

军官是军队的灵魂和支柱。

大清帝国的军官大致有两种来源,一是行伍出身,由士兵积累军功而升迁至统兵大员;一是武科举出身,通过考试选拔而被任命为将领。

武科举分为外场和内场,外场考骑射,武艺;内场考策论两篇,以武经七书,即《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略》,《六韬》等书中内容为论题。

大清帝国本是马背民族,马上得天下,所以特别注重军官身强力壮,弓马娴熟,对于内场考试越来越不重视,渐渐的沦为形式,所以,选拔出来的军官,有很多不学无术,素养欠缺,所以,虚报兵额,勾结土匪,冒功领赏,纵兵生事,强收贿赂的事情时时发生。

大清帝国到了第五任皇上乾隆皇上后期的时候,吏治大坏,官场黑暗,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多数以发财为做官的目的,腐败堕落,丧尽天良。

即便是满地污泥,始终都会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莲。

林则徐和关天培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莲,属于那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毅刚正,赤胆忠心的官员。很遗憾,这样的官员寥寥无几,撑不起一片青色的大地,也撑不起一支对付英国军队的力量。

英国全国正规军队十四万,后备部队六万,共计二十万。英国和大清帝国之间重洋相隔,运往大清帝国的军队肯定少之又少。

少,不代表力量就小,英国少少的军队,有着强大的力量。

英国军官大多出身贵族,接受正规军校的学习,士兵训练有素,军官和士兵有完善的招募,升迁,退休制度,特别是英国海军,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无人可档。

英国军队看上去少,其实并不少,因为英国军队有军舰运输,可以集中起来,专攻一处;大清帝国军队看上去多,其实并不多,因为大清帝国地域辽阔,兵力分散,分散在各处,处处都不多。

兵力并不比人家多,士兵和武器也都不争气,关天培能奈何?除了义愤填膺,恨恨而去,又能奈若何?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