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夏杨玉环 十三孝敬 十四牡丹(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十三 孝敬

“如此说来,孝敬皇帝上元年间请以义阳、宣城公主几四十不嫁事失爱则天皇后,乃至为之鸩毒事亦为伪耶?”

“玉娘(即杨玉环),此自是伪。义阳、宣城公主皆贞观年生,婚于咸亨年间(1、义阳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全唐文补遗 第五辑 唐故袁州刺史右监门卫将军驸马都尉天水权君(毅)墓志铭》“(权毅)乃尚义阳公主,拜驸马都尉。(义阳)公主讳下玉,即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元孙,(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2、宣城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第二女,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全唐文 唐卷二百五十七 高安长公主神道碑》“惟开元二年龙集摄提格夏五月哉生明,高安长公主薨於长安永平里第,享年六十有六。……长公主讳某字某,陇西狄道人,高祖神尧皇帝之曾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孙,(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中宗孝和皇帝之姊也。……始封宣城公主,下嫁乎王氏驸马都尉故颍州刺史赠右监门将军太原王府君讳勖字遂古,右监门将军平舒公之孙,歙州司马之子。”(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开元二年高安长公主即宣城公主薨於长安永平里第,享年六十有六。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虚岁66,即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也。3、义阳公主为(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长女,自亦生于贞观年。4、依《旧唐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义阳、宣城公主婚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则婚之年,皆方二十余岁也。《旧唐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咸亨二年,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唐)高宗天皇大帝生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旧唐书 卷第四 本级第四 高宗上》“(唐高宗)以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咸亨时,(唐)高宗天皇大帝方且四十三也。安有(唐)高宗天皇大帝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几四十不嫁说?

孝敬皇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以病卒,方之义阳、宣城公主婚年,过数载矣。请义阳、宣城公主婚后数载,至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书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日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唐)高宗天皇大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武曌),(唐)高宗天皇大帝甚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

未几闻时为太子之孝敬皇帝旧疾复发,转而危重,(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后乃定,及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腠理微和,逊位于其。此亦(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后爱子之意。未想孝敬皇帝疾患仍见増甚。(1、《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 追谥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2、《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 唐纪十八 上元二年》(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时为太子之孝敬皇帝薨。年二十四。(《旧唐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

孝敬皇帝沉瘵婴身卒后,(唐)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哀之甚甚,乃下《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朕肃承鸿绪。无忘御朽之懐。虔奉圣谟。每切临深之惧。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灵。公卿尽叶赞之谋。黎庶遂怀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徴。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将……成功弗处。思遵象帝之规。守器斯传。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肃敬著于三朝。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賔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眹之不慈。遂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恵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为孝敬皇帝。仍遵故典。式备徽章。布告遐迩。使知朕意【上元二年四月】(《唐大诏令集 巻二十六 追谥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是高宗天皇大帝、则天皇后甚欲逊位于时为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何来失爱鸩毒说?

况孝敬皇帝卒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其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 志二十三 天文三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时皆未明应何人也。至四月,孝敬皇帝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宫中方解应者乃谥为孝敬皇帝之皇太子。痛悼余,未有不畏天命者。”寿王看着院内寂寂绽放之梅花,言说道。

十四 牡丹

“闻章怀太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全唐文补遗 第三辑 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章怀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有传乃则天皇后遣丘神勣逼使杀之也。事确否?”

“玉娘(即杨玉环),章怀太子居太子位,起谋逆心,于东宫私藏甲具数百。历朝太子如此事者,皆为废,概莫能外。此常事也。昔日承乾太子以数言即行易储,况章怀太子东宫具藏甲具数百乎?历朝太子为废,多不长久。昔承乾太子贞观十七年为废,未久即卒。况章怀太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事发,至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为废至卒,经数载也。至于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太后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丘神勣往巴州下。时在三月。章怀太子二月卒,未至而亡,此预则天皇后何事也?君王者,所言所行,具有实录。则天皇后亦具。如此,阅则天皇后之《实录》,可知也。所谓历历皆在者,安可伪以年月诬则天皇后乎?”(1、《资治通鉴 卷二百三 唐纪十九》(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三月……丘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贤于别室,逼令自杀。”2、《资治通鉴 卷二百三 唐纪十九 考异》“《(资治通鉴)考异》曰:则天《实录》,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旧本纪在三月。唐历,遣神勣、举哀、追封皆有日。今从之。则章怀太子卒,非因则天皇后之遣丘神勣也。”3、《资治通鉴考异》乃司马光于著《资治通鉴》同时著。4、《全唐文补遗 第三辑 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并序》(章怀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

“何世间于则天皇后,屡有以其子女言之者?”

“玉娘(即杨玉环),父母子女,天之性也。帝王亦此。帝王子谋逆为废,势难免。孰能救之?为废者惭惧两发,少有能长久者。亦人情常也。则天皇后贵为皇后,身为人母,杀一子则少一子。宫中险恶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宫中之所处愈难。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后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树无干,势将危矣。则天皇后岂不明此理者?”寿王言至此,神色间不免些黯然。

“宫中险恶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宫中之所处愈难。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后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树无干,势将危矣。则天皇后岂不明此理者?此真确言也。”寿王妃闻,不免亦些黯然。

又日。

“今日冰雪,院内梅花不知开未?不如且看会子——”

寿王妃(即杨玉环)于院内。

“呀,这般样冰雪,梅花尚未得开,院内蔷薇竟开之盛矣。且花形巨,径至二指半余,如玫瑰大小。花上尚余冰雪。非暖室而冰雪蔷薇开,当真奇事。”

如何白兰亦花开也?寒冬之月,蔷薇、白兰两开,真曾未有见之奇也。

(注:1、2012年冬至过,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春,凡历九月余,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白兰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亦实证,非为妄言)

“此蔷薇移来此院未及一载,冰雪而绽,真真奇事。白兰寻常薰夏为芳,未见冬月绽者。此院白兰冬日凌寒而绽,倒令人想起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百花盛开事——

皆谓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则天皇后)幸(洛京)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唐诗 卷五 则天皇后 腊日宣诏幸上苑》)。

岂则天皇后帝位下诏,腊日上苑当真百花齐放耶?”

“此确亦真。则天皇后登帝屡有神异。非止一端者。此亦为则天皇后帝位久,百官慑服因由一也。”

“何有人言牡丹独不发,至贬于洛京?此岂非灵异乎?”

“此非所言也。安足信之。《腊日宣诏幸上苑》之催花诗系则天皇后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所作,上苑是于洛京,则天皇后亦于此。次日洛京上苑,百花俱发。群臣咸叹神异。是百花冬腊齐放之于洛京也,牡丹亦其一。焉有惟牡丹不发,贬于洛京说。

牡丹者,则天皇后至爱也,于天后之乡之众香精舍见之,以其花特异。叹洛京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洛京上苑)焉。由是,洛京牡丹,日月寝盛。(1、《全唐文 唐卷七百二十七 舒元舆 牡丹赋(有序)》2、《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 舒元舆》“(舒)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唐文宗)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牡丹名木芍药,现之长安禁中有移之。佛寺亦盛。每岁牡丹开时,京中奇赏,无人不观。玉娘(即杨玉环)若爱,可亦着人移焉。(唐 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注:牡丹一词高宗朝即有。此见后附之详据)”

寿王言时,天寒愈浸。

“原来如此。吾道何牡丹独不发,原来亦花枝矣。说来当真神异。想则天皇后若爱牡丹,个中定有道理。则末吾亦爱之。”

详注:

一、牡丹一词见于唐时例证:

1、《全唐文 唐卷七百二十七 舒元舆 牡丹赋(有序)》“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洛阳)牡丹,日月寝盛。”

据【旧唐书 卷四 本纪第四 高宗上】“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正月甲子,(高宗)幸并州。……三月丙午,皇后(武后)宴亲族邻里故旧于朝堂。”

2、《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 舒元舆》“(舒)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唐文宗)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3、唐 苏鹗《杜阳杂编 卷中》“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诛王涯、郑注后,仇士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为乐。……上(唐文宗)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合者如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

4、唐 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

5、依舒元舆《牡丹赋 序》、《旧唐书》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宫中已种牡丹。

二、木芍药一词据宋《证类本草 卷第八 芍药》“芍药 图经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晋)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安期生(《史记》载秦时人)服炼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三、依宋《证类本草 卷第八 芍药》引晋崔豹《古今注》、秦安期生服炼法,木芍药一词唐之先已有。

依唐 李濬《松窗杂录》,唐宫中木芍药即牡丹。

四、综据以上,木芍药、牡丹,通称也。

五、唐玄宗时牡丹诗例则:

1、《全唐诗 卷124 白牡丹 裴士淹》裴士淹,开元末,尝为郎官。诗一首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2、《全唐诗 卷128 红牡丹 王维》王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3、《全唐诗 卷196 牡丹 柳浑》柳浑,天宝初,擢进士第。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六、吾从未从事过医药行业,亦未曾为医或医药类相关工作。然所阅书籍涉面甚广,甚至医书者。

七、1、2012年冬至过,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蔷薇风雪盛开(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径至二指半余(6厘米),玫瑰大小。且风雪夜花开地夜间温度摄氏0度下。是实证也,非妄言也,可为冬月蔷薇于冰雪非暖房地可开之实例证。

2、2016年夏、秋、立冬、冬腊、春,凡历九月余,吾于江西九江市区家白兰花开五度。亦非于暖房之地。此亦实证,非为妄言)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