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夏杨玉环 五外戚 六画敕(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五 外戚

“闻则天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冬月得位,父武士彠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新唐书 卷二百六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高宗永徽中,以士彠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母杨氏国夫人。一门中,武惟良、武怀运、武元庆、武元爽皆超迁。则天皇后母乃置酒,谓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则天皇后母不悦。皇后上疏,请出惟良等为刺史,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南地而死(《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 唐纪十七》“后既立,杨氏号荣国夫人,越石妻号韩国夫人,惟良自始州长史超迁司卫少卿,怀运自瀛州长史迁淄州刺史,元庆自右卫郎将为宗正少卿,元爽自安州户曹累迁少府少监。荣国夫人尝置酒,谓惟良等曰:“颇忆畴昔之事乎?今日之荣贵复何如?”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荣国不悦。皇后乃上疏,请出惟良等为远州刺史,外示廉抑,实恶之也。于是以惟良检校始州刺史,元庆为龙州刺史,元爽为濠州刺史。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

以此,颇多以为则天皇后于兄弟间有细语者。”

“玉娘(即杨玉环),从来外戚最难以制。皇后若不能制戚属,必大忧。若此,一旦帝崩,外戚专位,新君太后两废,朝代更革,至无容身所者,所在非鲜。则天皇后封后,王氏、萧氏两废,未来易储,可以见之。

武惟良等语,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是以其父旧日之功,骄之也。又谓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此家宴言,全不以皇后及其母。若此,皇后母、皇后于此诸戚属日后还能如何为也?其不谙世故若此,试思此诸戚属与朝中殿臣相事时,将何以自居位?又何能以为事也?

皇后上疏,请出惟良等为刺史者,非为不悦,是以其当历练,知世务,方能后日计也。否者,以皇后戚属居朝中,行事诸般,难免为所笑者。

至于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南地而死。自来朝臣外官,升迁难免。况坐事而流,自之过也。以忧卒者,朝中常有雷霆变,出京即以忧卒,若于朝中,顷刻有变,将如之何?”寿王言此,略不以然。

“说来亦是。”寿王妃(即杨玉环)闻,思及寿王母易储之所计,虑及日后,不觉轻喟了声。

“太宗皇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高宗天皇大帝定州监国。何有人言高宗天皇大帝保傅曾領太宗部分嬪妃,前往遼東前綫覲見,深受太宗皇帝信任之事呢?且高宗天皇大帝登位,专以此封此保傅周国夫人。言曰“往者文帝(即太宗皇帝李世民)親揔元戎,自臨王險,使領貴人,度遼遠覲,後襃前効,特封(高宗天皇大帝之保傅)周國(夫人)。(《大唐故周國夫人姬氏墓誌銘幷叙》)”

“太宗皇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高宗天皇大帝留于定州监国,并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太宗皇帝许之。(《唐会要 卷二十六 笺表例》“贞观十九年正月,上征辽,发定州,皇太子奏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

故有高宗天皇大帝保傅周国夫人“使領貴人,度遼遠覲”言。此处之贵人,系指时为太子之天皇大帝所遣人,非太宗皇帝嫔妃也。

宫中之制,禁皆森严,岂有东宫太子保傅可领帝皇之嫔妃者?此真笑谈。”

“吾亦以笑谈,然有人言贵人者,乃太宗皇帝嫔妃也。”

“岂有此说?贵人之于内职,系后汉光武皇帝所置。至于本朝,已无斯职。

太宗皇帝朝,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四夫人,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婕妤、美人、才人二十七世妇,又宝林、御女、采女等(《唐六典 卷二•尚书吏部》“凡内命妇之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为夫人,皆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嫒并为嫔,正二品;婕妤九员,正三品;美人九员,正四品;才人九员,正五品;宝林二十七员,正六品;御女二十七员,正七品;采女二十七员;正八品。”)。

高宗朝内职改名,乃至阿爷(唐玄宗)内官之制“惠妃一人 丽妃一人 华妃一人 淑仪一人 德仪一人 贤仪一人 顺仪一人 婉仪一人 芳仪一人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唐六典 卷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 内官》)”,亦无贵人之内职称。

宫之内外,称贵人者,多不过尊称耳。

太宗皇帝名讳(世民)之由来故事曰: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唐太宗李世民)名焉。(《旧唐书 卷二 本纪第二 太宗上》)是相者之称尚未为帝皇之高祖也(注:1、《唐大诏令集 巻六 荅宰臣上尊号第四表》不避“世”、“民”。2、《唐大诏令集 卷十二 宣宗遗诏》不避“世”。3、《唐大诏令集 卷一 肃宗即位册文、卷三 懿宗即位赦》不避“民”)。

至于贵人(《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 刘义》“不能俛仰贵人”),要官贵人、亦即达官贵人者(《新唐书 卷一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 郑注》“要官贵人”)。

又或言宫中或东宫遣使者,谓之“贵人”——“中贵人”者(1、《旧唐书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九十二 王武俊》“代宗嘉其功,使中贵人马承倩赍诏宣劳。”《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上(唐代宗)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齎诏劳之。”此处《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言皆一事,中“贵人”即中使也。2、《旧唐书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九十二 王承元》“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秘不发丧。……(王)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新唐书 卷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七十三 王承元》“(王)承宗死,未发丧,……(王)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 《资治通鉴 卷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冬,十月,王承宗薨,其下秘不发丧……告谕诸将及亲兵,立承宗之弟观察支使承元。承元时年二十,将士拜之,承元不受,泣且拜,诸将固请不已。承元曰:“天子遣中使监军,有事当与之议。”及监军至,亦劝之。”此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所言皆一事,中“贵人”即中使也)。

曾无有东宫太子之保傅领帝皇之嫔妃者说。此真匪夷言也。”

六 画敕

“李君羡事,吾亦早有耳闻。说太宗皇帝时,太史局李淳风所言“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本无人知。(唐)高宗天皇大帝朝渐为人晓,至则天皇后天授年间,李君羡后人请为平冤,秘记遂公之诸众(《旧唐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十九 李君羡》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天授二年,其家属诣阙称冤,则天乃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众方咸知事之本实。说来亦真良令人叹。然亦真难为解,秘记事,李君羡为乳名“五娘子”坐诛。何则天皇后得全呢?”寿王妃疑惑着。

“玉娘(即杨玉环),此事亦有渊源。秘记初出,太史令李淳风言,其据象推算,其兆已成。其人已生,在陛下(太宗皇帝)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太宗皇帝本有将宫内疑似者尽杀之念。李淳风又言“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为此,太宗皇帝沉吟久之。又以则天皇后乃尚未蒙恩之宫之女官,遂定绝不使武氏女子蒙恩,宫中凡武氏人于其崩逝后皆使出家尼寺或往昭陵守灵,不得复入宫中。如此武氏女无主后宫可能,又无子嗣继位以专权,代有天下。以为此,或可弭秘记所言之“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祸。则天皇后故以此得全。

亦为此,太宗皇帝本有之将时为未承恩之才人之则天皇后赐与时为皇太子之(唐)高宗天皇大帝念亦止于行。”寿王言及此,不觉轻喟了声。

“(唐)高宗天皇大帝竟不知“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秘记事麽?”寿王妃问道。

“(唐)高宗天皇大帝自是知晓此事。然详起本实已为太宗皇帝崩逝后,(唐)高宗天皇大帝即位初了。太宗皇帝崩逝前,则天皇后以未承宠之宫中女官,随太宗皇帝嫔御出家之令已出。故则天皇后往禁苑尼寺出家事难猝更。”

“谶讳之说,历朝多矣。虽未必尽成实,然亦未必尽皆为虚。方隋之“大业中,童谣曰:桃李子,鸿鹄遶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其时坊间街头“李氏当得天下”、“杨氏灭,李氏兴”。又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隋帝“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致李氏人多有因之失命者。此皆历朝事也。则天皇后亦终以女主天下,应此“唐三代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谶。此谶真非虚言。”

“原来玉娘(即杨玉环)亦好阅史。如玉娘(即杨玉环)所言,此谶果非虚言。”寿王闻,微笑道。

“不仅此,当载天皇大帝(唐高宗)初扶床,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唐)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1、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一•忠志》“高宗初扶床,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太宗遽令焚之,不许传外。”2、《康熙字典》“敕:《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皆知天子誡敕。此亦谶讳之应者也。”

“既太宗皇帝令焚之,不许传外。何知之也?”寿王妃(即杨玉环)奇道。

“斯事于(唐)高宗天皇大帝继位后,偶自言之,遂传之矣。”寿王道。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