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彩线轻缠红玉臂(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一】《浣溪沙.端午》苏轼.词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明天就是“端午节”[1]了。

越是这样的节日,越是孛罗左相最忙的时候。

白天,他将出席各个路府参赛的龙舟活动;夜晚,他又要在公府当值,维护整个四川的平安,因为这是平乱后的第一个节日。

这天中午刚过,东邻守门人的妻子便悄悄来到赵象的书房,并告诉他说:“近日来,我家主人公务繁忙,明夜他将在公府值宿。夜里,只剩下夫人独守空房,公子可逾墙与佳人相会。”说罢就匆匆离去,只留下赵象那颗怦怦乱跳的心。

步非烟心情好极了,她在院子里寻视了一番,又荡了一会儿秋千。身上的香汗,透过绿色薄娟轻微地渗了出来。她让侍女端来用兰花草熬的水[2],沐浴了起来。

梳洗后,侍女把剩下的香粉胭脂浴水,倒入门前的小溪,随溪水流向了清清的河流。

步非烟把五彩花线[3]轻轻地缠绕在自己那红润的手腕上,为了祛邪驱鬼、保佑平安,她又把灵符小心翼翼地斜挂在自己美丽的发髻上[4]。

一切收拾停当,只期待着明晚与有情人那场千年一见的约会。

【二】《如梦令.前度小花静院》白居易.词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

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

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端午的深夜,静得可怕。

屋内,烛光早已熄灭。步非烟悄悄坐在珠帘旁,静静等待着美好时光的来临。她的心,却在砰砰地直跳。

屋外,月亮只有很细的一条缝儿,刚刚还在西邻方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地看着她,现在也不知去了何方……

赵象好不容易挨到半夜,便小心翼翼地搬来了梯子,爬上高墙,顺着步非烟家院内靠墙的那棵红杏树,攀了下来。

远远看见步非烟默立在池塘画廊边,正焦急地向他这边张望。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焦急等待的模样,赵象激动不已,他踮着脚跟悄悄地奔了过去。

步非烟迅速扑入他的怀里,浑身不停地颤抖着,“天太冷,快快进房~”

赵象担心地问:“不会让你的丫环发现吧?”

“今儿端午,我让她们多喝了几杯雄黄酒[雄黄酒有毒,人们常用黄酒代替],现在都早早地睡了。”

赵象欣喜若狂,顺势抱起步非烟悄悄潜入了她的绣房……

【三】《西厢记》王实甫.元曲

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

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

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松髻儿歪。

我将她纽扣儿松,

我将你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

不良会把人禁害,

怎不肯回过脸来?

步非烟点燃了一根红蜡烛,退坐在床边,绣鞋只脱了一半,勾在脚上,来回地荡。她那细细的小腰弯得像个小勾子,羞答答的小脸始终不敢抬起来。

赵象看到桌子上有一杯雄黄酒[5],旁边还有一支画笔,知道是步非烟给小丫环“画额”[6]剩下的,便拿起画笔蘸了蘸雄黄酒,走到步非烟的跟前,说:“把头抬起来!”

“干嘛~”

“画额黄。”

“我又不是小孩子……”步非烟羞得把头压得更低了。

赵象把画笔放在床头柜上,“其实…我想…好好地看看你。”

“有啥好看的?”

“你把我弄得如此动情,小脸儿却为何不转过来?”

步非烟慌忙拿起床边的一个枕头,紧紧地箍在怀里,来了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这样一来,倒压歪了漂亮的“松髻儿”,嘴里小声笑骂道,“还看,还看,你还看~”

赵象伸出颤抖的双手,解开了她衣服的系带,美丽的肤香迅速弥漫了整个幽斋……

“羞死人了~”步非烟剜了赵象一眼,“你这个坏人~我会被你害死的!”

怕惊醒隔壁睡觉的侍女小莲,步非烟吹灭了蜡烛,趴在赵象的耳边悄悄说:“抱我去阳台~”

【四】《西厢记》王实甫.元曲

我这里,

软玉温香抱满怀,阮肇到天台,

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

花心轻折,露滴牡丹开。

但蘸着些麻儿上来,

鱼水得和谐,

嫩蕊娇香蝶恣采。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

檀口吻香腮。

院子里,更加地寂寞。

一阵清风吹来,带着幽幽的花香,那是一派春花软柳在缠绵恻悱……

纵是一陌柳,一榭花,一池碧水,都可以写尽相思爱恋,道尽生死相许。

【五】《西厢记》王实甫.元曲

春罗元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

灯下偷睛觑,胸前着肉揣。

羞人答答的看甚么~

畅奇哉,浑身通泰,

不知春从何处来?

无能的赵秀才,孤身西洛客。

自从逢稔色,思量的不下怀。

忧愁因间隔,相思无摆划,

谢芳卿不见责。

鸡鸣,叫醒了世间的沉沦。

赵象把步非烟抱回了卧房,放在床边,却并不离开,而是死死地盯着步非烟看个不够。

步非烟白了他一眼说:“羞人答答的,看什么?”

赵象深情地说:“如果能天天看你,那该多好!”

步非烟怨恨道:“傻人,你早干什么来着?为何不早些让你的父母到我家来提亲?”

赵象叹了口气,说:“我也好后悔呀!”

步非烟紧紧拉住赵象的手,含情脉脉地说道:“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望公子不要因为妾无玉洁松贞之志而轻薄于我。妾本非风流放荡之人,以身相许,实是情之所致,愿公子深记心上!”

赵象温柔地抚慰道:“小生也非轻妄之徒,绝非逢场作戏。承蒙垂青,决不相伤!”

————————————

注释

[1]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沿海一带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曰:“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2)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3)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4)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5)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6)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