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5章 香风十里珠帘卷(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纪绪和张锦明天要返校了,今天便和周公子、杜十娘等人一起赶往语蓉家告别。

【一】《题壁》佚名

白塔桥边卖地经,

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

不数中原有几程?

他们租了四顶轿子,一路向南,经过了白塔。

江边的码头,街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忽然听到有卖“地经”[交通地图]的。纪绪便叫停了轿夫,准备买一张留作纪念。

白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末期,是古代钱塘江为船只导航的地标,也是运河注入钱塘江的标志。早在南北朝开始,白塔附近就已成为外地由钱塘江进入杭州的港埠,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张锦他们也随着纪绪下了轿子,他们顺街倘徉,寻找着自己中意的东西。

突然,张锦的一声惊呼吸引了大家,他们纷纷向张锦的方向围拢过去,想一看究竟。

只见,王巧儿站在草市的街边,身上依然穿着从前花哨的衣服,只是头上多了三根茅草。张锦知道这是汉人卖身的标志,也清楚,三根草表示贵卖[1]。

巧儿父亲王精弦见是纪绪他们,羞愧地慌忙低下了头。

王巧儿见来了买主,倒是异常地高兴,但看她浑身有些“不自在”,倒像只小猴子,在自己的身上挠来挠去。张锦心里想:怎么,她这是孙猴子附身了?

巧儿看到杜十娘朝她走过来,兴奋地喊道:“姐姐,姐姐,您买我吧!”

杜十娘问道:“你们卖唱不是挺好的嘛,干嘛又要卖身?”

“我娘不在了,我要卖身葬母。”巧儿便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杜十娘问:“前几天,不是还健健康康的嘛,怎就说走就走了?”

王精弦叹息道:“可惜拙妻,突得急症,三天前便亡故了。事发突兀,小可便慌了手脚。天气炎热,必须马上下葬。小可没有他法,只能卖儿葬妻……”

纪绪说:“埋葬亡妻也花不了几个钱,我们为你凑足就是,你又何必卖掉自己的骨肉!”

王精弦叹道:“不瞒客官说,小可还借了部分高利贷,他们天天截住小可催要,小可实在是没法,就只有……”

纪绪听说是高利贷,知道一定不是个小数目,就没敢再过问下去。

杜十娘问:“你这巧儿,要卖多少银两?”

王精弦说:“纹银三十两。”

周大一听骂道:“你穷疯啦!买头骡子才几个钱?你开口就要三十两银子,她值么?!”

王精弦也不敢说话,只是把巧儿头上的草儿,又拔掉了一根。

周大说:“还是贵!”

王精弦又拔掉了一根。

周大道:“买个六七岁的女娃子,顶多也就五两银子……怎么样,五两卖否?”

王精弦说:“五两可不行,我这巧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到了青楼,根本不用再花费培养……”

纪绪道:“呵,你可真能,还想把自己女儿卖入青楼?”

王精弦却说:“我儿是才女,卖入平常人家,岂不可惜!”

纪绪道:“你呀你,枉为人父。”

杜十娘过去想摸了摸巧儿的小脸,巧儿却躲开了,说道:“不交钱,不让摸。”

周大说:“买个牲口,还让先看看牙口呢,你这还不让摸……”

杜十娘说道:“周大爷,掏钱吧!”

周大一愣,说:“我不缺少丫鬟,我不要。”

杜十娘笑道:“我让你给我买。”

周大问:“凭,凭什么?”

杜十娘笑道:“凭我今晚陪你赏月,陪你喝花酒呀~”

周大一听,高兴地说:“好,好,好!说准了,你可不许再骗我。”

周大连忙掏出了十两纹银给了王精弦,杜十娘想过去领巧儿,巧儿却有意避开了她。

十娘纳闷道:“你躲我干嘛?你不上轿子来么?”

巧儿却说:“我是小姐的奴仆,怎能和小姐同乘一轿?我跟着走便是。”

杜十娘笑巧儿的乖巧懂事,便就依了她,自己一个人上了轿子。

【二】《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元曲

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太阳升了起来,阳光普照钱塘江面,腾起了薄薄的烟雾;河岸两边的人家,屋顶飞檐如画,似乎衔接在一起。

江面上荷叶、菱叶丛生,浮在水中的秋光安宁闲淡;看那沙鸥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岸边弥漫;远处的画船正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江南,真让人喜爱!

一个时辰后,他们便到了语蓉的住处,纪绪想请语蓉全家出去吃顿饭。

语蓉却道:“小雅和顺心出去了,中午不一定回得来;再说了,既然到了自己家里,哪有出去吃的道理。我到杭州后学了几个江浙菜,让你的朋友尝尝我的手艺如何?”

纪绪只好依了她,便吩咐如意和程欣过去帮厨,又让巧儿帮忙照顾小赵刚。

如意和程欣去了厨房,巧儿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杜十娘生气道:“巧儿,你聋了吗?没听见纪公子让你去照料孩子吗?”

巧儿喃喃地说不出话来:“我,我,我。”

“你什么你?”

“我……”巧儿说着说着便掉起了眼泪。

纪绪走了过去,掏出了手帕,想帮她擦擦。

巧儿见有人靠近,便一个劲地躲闪。

纪绪笑道:“你躲什么,我又不是要打你。好了,不要哭了,不愿照顾小孩,我吩咐他人就是……”

巧儿哭诉道:“大官人,我骗了你们。”

“骗我们?咋骗我们了?”

“我娘没有死。”

“没死?那你的父母为何要卖了你?”

“我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而且还会传染人……你们都是好人,我不想传染给您,让您也和我一样受罪……所以,我不想大家靠我太近……”巧儿说出了实情,也算松了口气,便不必装了,立刻使尽浑身的解数,尽情地抓挠瘙痒起来……

杜十娘一听巧儿有传染病,便傻了——想不到花了这么多银子,买回了个瘟神。便大骂起来:“你…你…你说你…一个小小的戏子……怎能如此骗人?我对你如此地真心,你却欺骗与我……世人说的可真对呀!真可谓,‘戏子无义,婊……’”一想不对,自己不就是青楼女子么?便坐在椅子上生起了闷气。

纪绪问:“你父母没找郎中给你看看,到底得了什么病?”

巧儿还是落泪:“哪有钱请郎中。”

听到这里,纪绪赶紧进了厨房找语蓉打听附近是否有好一点儿的郎中。

语蓉说:“附近倒是有一郎中,只是不知能否治她这怪病。”

纪绪道:“无论如何,得请来给巧儿看看,那小孩挺可怜的,浑身痒得难受……”

语蓉解了围裙,准备去请郎中。

纪绪说:“你告诉我郎中的住址,我打发人去便可。”

语蓉详细告诉了郎中的住处,周大公子安排自己的小厮去请这郎中。

不到半个时辰,郎中便随小厮来了。

他看了巧儿的病情,摇了摇头说:“难治啊!”

纪绪问:“她得的是什么病?”

郎中道:“这病叫‘疥疮’,是夏季常得的一种病。是由疥虫引起的,得了此病,奇痒无比,又很难根治。”郎中叹了口气,“小小年纪,得这种疾病,真是活受罪……”

“难治也得治呀,请先生开个药方。”

“药方不必开了,这是一种穷人病,只要去买药即可。”

“怎么,病还分贫富?我还从未听说。”

郎中笑道:“病当然分贫富,达官贵人只得富贵病,从来不会得这种病的;疥疮,只有穷人才得。”

“这是为何?”

“穷人脏呗,不勤洗澡和勤洗被褥,便易得此病。”

“既然是由不洗澡引起的,洗一洗不就好了吗?”

“不会好的!这小姑娘的疥虫已经深入皮肉,怎能洗之?”

“先生不开药方,我去药铺如何抓药?”

“她这种病,不是汤药,而是药膏。在距此十五里,有个西隐庵[今冠山寺],在西隐庵的山坡下有个庵西村,村里有一个姓冯的老中医,调制了一种药膏,涂抹患处,便可治愈此病。”

“是嘛,那巧儿可就有救了。”

“只是这药膏很贵,一个疗程十两纹银,想治好此病,最起码得三个疗程。”

“既然此药如此昂贵,先生为何不研究此方子?”

郎中笑了笑,说道:“穷人治疗不起,富人不得此病。我研究它又有何用?”说罢,便收拾药箱,起身走了。

【三】《绝命词》文天祥.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见郎中走后,纪绪回身安慰巧儿:“有人能治,就好办了。”

杜十娘说道:“好什么办了,你没听郎中说,至少要三十两银子嘛,我如何负担得起?”她转身对王巧儿说,“巧儿,我们这么办吧!我给你爹的十两银子,我也不要了,既然你的娘亲没死,你还是回去找你的父母去吧!”

巧儿抬起头来,含泪望着大家,希望有人能收留她。见大家都不说话,便失望地转身,慢慢地向门口走去。

纪绪对杜十娘说:“杜姑娘,你怎能这样,你如何忍心让巧儿回家受罪?”

杜十娘道:“关键是,我不缺少丫鬟,我又不是老鸨,还需要筹备雏妓……”

纪绪生气地看了十娘一眼,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我们读书之人,要学什么?无非就是仁义嘛!今天巧儿碰到如此难事,我们岂能弃之不管?”

纪绪边说边气冲冲地追巧儿去了。

————————————

注释

[1]为什么古代卖孩子的人,要在孩子头上插根草?

我们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一个剧情,那就是走投无路的姑娘,或为了生计或为了葬父,跪在街头卖身为奴。可是,除了挂一块牌子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在头上插一根草。

比如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写道:(兰孙)真正无计可施,事到头来不自由,只得手中拿个草标,将一张纸,写着:‘卖身葬父’四字,到灵柩前拜了四拜。

卖身插草是从买卖货物中演变过来的,不光卖身卖儿卖女,卖别的物品也是如此。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杨志卖刀,那是在杨志因为丢了生辰纲,倾家荡产赔给了高太尉,却没有能够官复原职。在穷困潦倒之际,他想到了将祖传宝刀拿出来卖,《水浒传》中写道:杨志寻思,“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另外,还有范进卖鸡、秦琼卖马也有类似的情节。为什么买卖东西就要插上草标呢?

相传,这个习俗形成于晋代。当时的农村已经出现了集市,赶集的地点大多选择在驿站附近。原因很简单,这里四通八达,道路宽敞,很有利于货物的中转。

当时的驿站,使用的交通工具自然是马或者马车。因此,当四面八方的卖家和买家涌进驿站附近时,顺手就拿一根草放在货物旁边,表示该货物出售。由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文化程度低,文盲率很高,能写字的人没有几个,写出来别人也不认得。更何况当时十里不同音,方言极其难懂,所以这种草标获得了极大的认同感。

人们只是在贱卖东西时才插草,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谁家卖豪车卖豪宅是用草来标记的。插草就是货主向买家表示:我的货物很贱,贱得如同草一样,快来将它捡回家吧!

久而久之,比他们更穷的百姓,遇到棘手的事情,也只好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插上草标——要么是如花似玉的姑娘被自我出卖,要么是已经达不到温饱的人卖儿卖女。他们插上草标,就表示自己或者孩子的命已经不值钱了,只要用很低廉的价格便可以领走。

这种情节,到后来竟然引申为“插标卖首”的故事,最先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这是在原著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关羽暂时投降曹操,并随他来到河北,当看到威风凛凛的颜良时,关羽豪情万丈地对曹操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这里的意思,就是指关羽自信颜良并不是自己的对手,和他对阵,就如同将草标放在自己的头上,没有什么悬念,就是在贩卖自己的性命而已。

关羽处于东汉末年,当时卖人没有用草标,甚至连卖东西都没有如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以他本人所在的元末明初的年代,按照他当时的风俗习惯,虚构了这一段情节,所以在正史之中并无记载。

所以,在古代出卖自己,并没有写一大堆广告词,仅仅是一根稻草,就轻率地决定了穷苦百姓的一生。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