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8章 池水澄澄江月明(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一】《武陵春.春晚》李清照.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早已下了山。

虞美盼一回到妆楼,就伏在绣花枕头上,伤心地抽咽起来——

景物依旧,但物是人非,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经完结。想要诉说衷肠,未曾开口,却已泪流满面。

我虞美盼为什么这般命苦,眼睁睁地就被弄掉了一位如意郎君。母亲为什么非要中表联姻?为什么非要让我嫁给那个蠢牛?哼!还真不如被那个强盗抢了去,还不如死了的干净……

现在师哥怎样了?推测母亲的心思,婚已经赖掉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下逐客令了,然后把师哥赶出我的家门。

狠心的娘亲呵!您忘记了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了?您忘恩负义到了如此地步,女儿都替你害臊……

师哥走后,我俩又要天各一方了。

你会去往何处?我多想随你而去,却怕我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愁!

此时,就听得柳如烟噔噔噔地跑上楼来。

一进内房,见美盼哭得泪人儿似的,心中凄然,忙安慰道:“盼盼姐,不用悲伤,不要哭坏了身体……完相公本来一气之下,要离开西厢的,现在被如烟留下来了……”

虞美盼听了,更加悲伤:如烟说,师哥本来要负气而走,这原是意料中的事。自己要走,可见师哥是有骨气的人;如果你不走,被我母亲赶着走,那多丢份儿。现在可倒好,被这多事的柳如烟给留了下来。可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婚约已经被母亲赖掉了,又不得见面,空自咫尺相思,徒自增加烦恼。

不过美盼也觉得奇怪,如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留下我师哥呢?就问道:“如烟,你是如何留下他的?我母亲同意吗?”

如烟笑了笑,说道:“老夫人不但同意,而且我还是奉了老夫人之命去挽留他的。”

随即,如烟就把虞夫人如何派老总管媳妇先去挽留而没有留得住,只好派了[她不说是毛遂自荐]我如烟前去,才把完相公好不容易给留了下来……前前后后的情况,大说了一通。

美盼又问:“奇怪呀!我母亲怎么会不下逐客令,反而要挽留我师哥呢?”

“盼盼姐,这你可就不懂了。老夫人是怕‘人言可畏’,怕完相公出去以后,把老夫人赖婚的事儿到处宣扬。到那时,你说虞家的脸面何在?”

虞美盼听到这儿,恍然大悟,心想:母亲呀母亲,你真是老谋深算!她哪里知道,这个“老谋深算”是上了小如烟的当。只好说了句,“原来如此!”

如烟又劝慰道:“盼盼姐,你现在悲伤也没有用。只要完相公肯留下来,事情还有挽回的希望。说不定过些日子,老夫人一朝醒悟,成全了你俩,也是说不定的事呢!”

美盼一想也只好如此了,便收住了眼泪。

【二】《论语.颜渊》儒教

上天有好生之德,

大地有载物之厚,

君子有成人之美。

完盛自打柳如烟走了以后,便对郭靖说:“琴童,把行装打开!”

郭靖问:“相公,我们不走了?”

“是的,不走了!”

“相公,你说话到底算不算数呀?不要打开了,又想走,光折腾我琴童。”

“哪有不算数之理,不走就是不走!”

“不要三婶婶嫁人——心不定!”

“我是完相公,不是你的三婶婶,有什么心不定的?你放心打开行装,按原来的安排好了。我完哲笃不和师妹结为连理,永远不离开此地!”

“对!相公,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本色。我郭靖不得柳如烟,也陪着相公,永远不离开此地!”

“不必多言,把雅托克拿下来给我!”

“相公,你倒还有心思弹琴?”

“这是‘琴’吗?,这是我相公请的大媒啊!小心给我拿过来!”

“相公,您别开玩笑了,我琴童的‘琴’字,还是个大活人,做做媒人还可以凑合凑合;蒙古琴的‘琴’,只是个物件,它怎么能开得了口?媒人说媒,全靠一张嘴,这蒙古琴没嘴,岂能当得了媒人?”

“这个,你就不懂了,这琴比你还会说话哩。”

“这我可不信呢!要不然,您现在就叫它说两句给咱听听。”

“现在不行!再说,就是说了,你也听不懂啊,你又不是我的知音。”

“成为了知音,就能听懂?”郭靖有些不理解。

完盛走向前去,亲昵地摸了摸裹琴的琴囊,说了句,“这就叫‘此中有禅意,说与知音听’。”说着,褪下琴囊,双手一理琴弦,发出了铮铮之声。

随后,完盛又退后一步,对着雅托克就是一揖,说道:“琴兄啊琴兄!小弟和足下湖海飘零,相随数年,形影不离,结交不为不深。接下来,我与师妹的事,可都要拜托你这冰弦之上了。务请足下秉‘上天好生之德[1],君子成人之美’,相助小弟一臂之力,事成之后,定备三牲祭品相谢……”

月亮早早地挂在了西厢。

完盛坐在琴桌前,熟习起了琴弦的指法。

————————————

注释

[1]上天好生之德

佛经中常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南怀瑾先生调侃说,依照老子的思想观点,如果上天真的听到凡人口中的这句话,只会暗笑我辈的痴傻。

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依据老子的哲学观点,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万物的生或死都是十分自然的一件事,天地既不认为生出万物是做了好事,也不认为杀死万物是做了坏事。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天地既生了长养万类的万物,同时,也生了看来似乎相反的毒杀万类的万物。

不久前,普救寺的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愿让着谁,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明本长老评理,明长老正在和悟尘小和尚讨论经文。听完他的叙述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

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去找明长老评理,明本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离开后,一直站在一边的悟尘小和尚沉不住气了,他不解地问明长老:“师父,你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你刚才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不是违背了你平日的教导吗?”

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他说:“你是对的。”

悟尘小和尚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以这则佛经故事为例,可以明白,其实在天地眼中,万事万物无明确的对错之分,天地只是冷眼旁观世间一切。

人类自认为是万物灵长,最受天地的眷顾,其实未必如此。天地并不一定厚待于人类而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予智自雄。在万物眼中,恐怕人类才是最大的毒害,因为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伤害残杀生灵,只为一己之私。或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只想自己眼中看到的,不愿探究深层次的含义,然而,许多事实虽然无法确定,却是真实存在的。

一名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佛祖问:“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天地无心而平等生发万物,万物亦无法自主而还归于天地。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天地并没有特意立定一个仁爱万物之心而生长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灭。从天地的立场来看,一律同仁,万物与人类都不过是自然、偶然、暂时存在,最终将归于幻灭的“刍狗”而已。

其实,人生不过就是一杯水。

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杯子只是容器,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不过在饮入生命时,每个人都有权利加盐、加糖,或是其他,只要自己喜欢,这是每个人生活的权利,全由自己决定。在欲望的驱使下,你或许会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入各种东西,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并且无论你加入了什么,无论它的味道如何,最终你必须将其喝完。如果杯中物甘爽可口,你最好啜饮,慢慢品味,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便空空如也。

一天,唐朝药山禅师与门下两位弟子云散、醒吾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教化,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于是先问醒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醒吾答曰:“荣的好!”

再问云散,云散却回答说:“枯的好!”

此时正好来了一位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药山颔首。

天地便是如此,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其枯,不偏不倚,无悲无喜。真正悟道的圣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作所为,只要认为理所当为、义所当为便自然而然地去做,并非出于仁爱世人之心,因为如果圣人有此存心,便有偏私。

庄子说过,有所偏私,便已不是真正的仁爱了,即有自我,已非大公。生而称“有”,灭而称“无”,平等齐观,无偏无私,只是人们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倘若天地有知,应会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言痴语吧!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