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善导大师等七位祖师的故事(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一·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少年的时候就好学不倦,博览经史典籍,尤其通达《老子》《庄子》。二十一岁时,往太行山听道安法师讲经,心中豁然开悟,感慨地说:“以前我所学的世间种种学说,与佛法相比都是糠粕啊。”于是剃发出家,追随道安法师。(《龙舒净土文》)

慧远大师从深信神识不灭、生死轮回契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启建莲社,梵修净业。莲社一百二十三位同仁深感人生无常、朝不保夕,精勤诵经念佛,借莲花以明志,期生西方净土。

大师唯以净土克勤于念,澄心系想,三睹阿弥陀佛圣相。

往生前七日,又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阿弥陀佛告之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

至期,大师端坐往生。

慧远大师随顺当时般若禅定盛行的修学背景,以禅观念佛的善巧方便,将众生导入阿弥陀佛弘誓愿海,出离生死险道。(魏磊《法音》2001年1月)

“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往生乃是承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二·昙鸾大师

后魏昙鸾大师,家近五台山,十四岁出家。中年后发心注解《大集经》,中途染病,四处求医,因而欲究长生仙法,得陶隐居《仙经》十卷,欲往名山修炼。中途遇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问道:“佛经中有胜过仙经的长生不死之法吗?”

菩提流支回答说:“这个世界哪有长生之法?纵然得到长生,还是要三界轮回。长生不死之法,佛经中才有。”于是就把净土经典赠送给他,并说:“这才是真的仙方,依之而行,则不必再六道轮回,寿命无可穷尽。”

昙鸾大师顶礼而受,焚烧《仙经》,并舍四论讲说,专精净业。造《往生论注》,自行化他,流靡弘广。南朝梁国天子萧王恒向北礼,称“昙鸾菩萨”,北魏皇帝也尊称为“神鸾”。(《续高僧传》)

大师传世著作:《往生论注》二卷,《赞阿弥陀佛偈》一卷。

三·道绰大师

唐朝道绰大师,自幼秉性温良,十四岁出家,专研《涅槃经》,后参诣石壁玄中寺,读昙鸾大师碑文,大有所感。自此舍弃《涅槃》讲说,专事念佛。一生讲 《观经》二百余遍,日课佛号七万声,常年亲手制作木质念珠,分送僧俗,鼓励大众计数念佛。在大师的劝化之下,晋阳、太原、汶水三县道俗男女,七岁以上都知 道念阿弥陀佛。(《唐高僧传》《类聚净土五祖传》)

大师传世著作:《安乐集》两卷。

四·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幼少出家,初学《法华》《维摩》,博通诸经。自思教门非一,若无契机,效而无功,宜依教应机。乃入经藏,求有缘之经文,得《观无量寿经》,专心读诵,深归净土。

善导大师是净土法门的集大成者,世称“弥陀化身”,每念佛一声,便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声声佛号,声声光明,因此,唐朝皇帝尊称大师为“光明和尚”。

大师于二十几岁即已亲证三昧,往往能于定中进入极乐世界;每于佛前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新修传》说大师“出即为人说净土法”,《往生西方略传》 说:“三年后,长安城中,已被念佛者所充满。”可见大师自行化他之盛德,难以形容,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超群拔萃,少出其右。

唐朝所编之《瑞应删传》高度赞言:“佛法东行,未有禅师之盛德矣!”明朝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深心感服地赞言:“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观其自行之 精严,利生之广博,万代而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近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至诚崇仰地赞言:“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又以梵呗唱赞而 言:“师当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若有投诚,西方定往生。”又劝人应信“大师所说当作佛说”。(慧净法师《善导法然二祖纲要》、黄 念祖《善导大师与持名念佛》)

大师传世著作:《观经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

五·莲池大师

明朝莲池大师,初为儒生,连续遭受父母双亡、丧妻失子之痛,三十二岁出家,历游诸方。隆庆五年,结茅于杭州云栖山,教化远近。莲池大师痛斥狂禅,倡导净土。

大师曾遇到一位老太太,日课佛名数千,问其故。老太太说:“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人一拱而别。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自此栖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策。(《径中径又径》)

大师传世著作:《弥陀疏钞》《竹窗随笔》等。

六·蕅益大师

明朝蕅益大师,七岁茹素,少好儒学,誓灭释老,曾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偶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有所省发,焚烧先前所作诸论。

二十岁时注释《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

后闻《地藏经》而信佛。二十二岁开始专志念佛,尽焚所著书稿二千余篇。二 十四岁时从憨山大师之弟子雪岭剃度,在径山坐禅,翌年豁然有悟。

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五年遍阅大藏,方知举世积讹,深感自身烦恼厚重,于诸戒品说不能行,于 是退作沙弥。二十八岁时,母亲重病,无力挽救,痛彻肝肺,焚弃笔砚,往深山闭关。于关中大病,始知工夫不得力,尤痛感无常迅速,于是发意西归,求生净土。

三十岁至金陵,见禅门流弊,乃决意弘律。三十二岁究心台宗。四十六岁多次礼七,欲求戒体,但屡求不得,所以退而单作一三归弟子。大师之不肯自欺,以此可 鉴。晚年归老于杭州灵峰,永历九年寂,年五十七,世称灵峰蕅益大师。

大师传世著作:《弥陀要解》《阅藏知津》等。

七·印光大师

民国印光大师,幼读儒书,附和宋儒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洗心革面。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晒经时得读残本《龙舒 净土文》,而知净土法门,又逢眼疾,悟知身为苦本,于是开始日夜念佛。

二十六岁时,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辞师前往,净业大进。其后遍参南北丛 林,深入大藏,归心净土,三十年如一日。后又到苏州报国寺,初不见客,四方信众归往日多,才延客开示。民国二十六年,避战乱于灵岩山寺。

大师虽德行名闻四方,仍粗衣淡饭,洒扫洗涤。开示四众,不厌其烦,至诚恳切,出自肺腑。(真达、妙真、了然、德森《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大师出家三十余年,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昼夜持念弥陀名号,期生净土。不做大通家,唯做真念佛人,诚如大师自语:“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极乐家园》)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