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浓色口脂 十一端阳节的礼 十二那个 十三古书(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十 浓色口脂

还没有到仲夏,就很热了。藤典制给我作的深青地丝锦银窗棂文的长形小袋,说可以放笔。

藤典制又用同色锦作的用以置放小札之小袋,右下角绣的如小印般浓红古拙小字——“主”。看来很美丽。

我与藤典制一浓色口脂,与宫里常用不同,另配香方。颜色很娇艳的。

很快端阳节了,宫里都在准备这事。

注一、锦绣纹样之风,金银绣、刺绣之风,于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之为常。

1、刺绣:《玉臺新詠笺注 卷五 沈約 十詠二首 領邊繡》領邊繡,卽方領繡也。【漢書】:廣川王去姬,爲去刺方領繡。晉灼曰:今之婦人直領也,繡爲方領,上刺作黼黻文。

纖手製新奇。刺作可憐儀。(劉孝儀《謝晉安王賜銀裝絲帶啓》雕鏤新奇。按:《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縈絲飛鳳子。結縷(一作伴)坐花兒。……

2、锦袖、蒲桃文繡:《玉臺新詠笺注 卷八 劉緩 敬酬劉長史詠名士悅傾城》

……釵長逐鬟髲。袜小稱腰身。(……【隋煬帝詩】錦袖淮南舞。寶袜楚宮腰。……【沈約詩】領上蒲桃繡。腰中合歡綺。……)

3、金缕绣杂色绫:《艺文类聚 卷第八十五 布帛部 绫》魏略曰。大秦国有金缕绣杂色绫。其国利得中国丝素。解以为胡绫。

注二、唐时小袋内置笔,类唐时鱼袋内置鱼符。

1、《新唐书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车服》初,(唐)高祖入长安,罢隋竹使符,班银菟符,其后改为铜鱼符,………………

随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左二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某位姓名。官有贰者加左右,皆盛以鱼袋,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刻姓名者,去官纳之,不刻者传佩相付。

2、《旧唐书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舆服》自武德(武德,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武德九年期间)已来,皆正员带阙官始佩鱼袋,

3、《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五月乙未,五品已上改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

4、《全唐诗 卷二十四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李廓》“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5、《全唐诗 卷四百四十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白居易》

十一 端阳节给皇后殿下的礼

往殿院里铺了细竹簟,四角用金鹿镇了。今日读的《易》。想起谁说的,长安城初设时候,就照《易》的“乾”甚麽的来着。又说象一年有闰。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甚麽的。

后来想念皇后殿下了,就去便殿。去时正逢上宗正卿在那里回事。宗正卿见我来,行的个礼。

想起上回藤典制说宗正卿行礼很洒脱样子,就注意看了看。果真很闲雅呢。难怪藤典制那麽说。

给皇后殿下行了礼,又看宗正卿将事说完,行礼退下后。就谢过皇后殿下前几日送的牡丹——墨魁、蹙金楼子、紫楼子端香紫。又与皇后殿下说快端阳节了,将附着嫩竹的竹木盒郑重地献给皇后殿下,说是端阳节给皇后殿下的礼,里面是我亲手制配适宜夏月用的香。因为有竹叶汁内里缘故,用的竹木盒。

皇后殿下收下了。

便殿倒很清凉。

注一、长安城初设时候,就照《易》的“乾”:《元和郡县图志 卷第一 关内道一 京兆府》“初,隋氏营都,宇文恺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条高坡,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观(即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注二、象一年有闰。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长安志 卷第七 唐京城》“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

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十二 “山有木兮木有枝”的那个

宗正卿的那房姬妾,就是擅咏唱“山有木兮木有枝”的那个,说是近来写的一则甚麽不知甚麽的诗,总之是抱怨宗正卿的意思。被宫里一个甚麽人知道了,就传开了。

宗正卿不知道该怎麽办。就日渐消瘦了。

后来说是宗正卿对“山有木兮木有枝”的那个说了好些好话。“山有木兮木有枝”就原谅了他。

宗正卿才不再消瘦下去了。

十三 赤轴青纸的古书

快仲夏了,想了个别生样法子作酥酪。

尚食局的女史送来些白梅。我与赵侍儿说,让尚食局掌药再着人多送些乌梅来。偶尔用些,是个意趣。侍儿们有喜食的,分赐些。天时暑热,梅性收敛,不拘乌梅、白梅,且随性罢。

又为端阳节近了,侍儿们忙着装饰端阳节殿院。

皇后殿下让兰掌籍送来卷古书,赤轴青纸,文字古拙。又有一卷内馆用麻纸新誊写的书,很为精洁。是旧时曲谱《广陵散》。皇后殿下说,习练时可以用上。

就留兰掌籍小息了会儿。

注一、白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二十六 被打方第三》治刺在人肉中不出方:……又方 嚼白梅以涂之。

注二、乌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二十一 消渴方第一》□□□枣丸,兼治口干方。 □枣(一升五合)酢石榴子(五合,干之)葛根 覆盆子(各三两)乌梅(五十枚)□ 茯苓 栝蒌(各三两半) 桂心(一两六□) 石蜜(四两半)□如酸枣许,不限昼夜,以口中津液为度。

注三、白梅、乌梅:《唐本草(新修本草),成书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成书时间见《新唐书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果部卷第十七【果中】梅實:味酸,平,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止下痢,好唾,口干。生漢中川谷,五月采,火干。此亦是今烏梅也,用之去核,微熬之。傷寒煩熱,水漬飲汁。生梅子及白梅亦應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藥,”

《食疗本草》(唐•孟诜)卷上 “乌梅:多食损齿。又,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食之除闷,安神。”

注四、赤轴青纸,文字古拙:《隋书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一 经》……其中原则战争相寻,干戈是务,文教之盛,苻、姚而已。宋武入关,收其图籍,府藏所有,才四千卷。赤轴青纸,文字古拙。后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

注五、麻纸:《艺文类聚 卷五十八 杂文部四 纸》渚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给赤纸缥红纸麻纸敕纸法纸,各一百。

《初学记 卷第二十一 文部 纸七》纸第七 事对【裹柱 补綯】王羲之《笔经》曰:探毫竟以麻纸裹柱根,次取上毫薄薄布,令柱不见,然后安之。

注六、《广陵散》见于唐时宫中——《神奇秘谱 广陵散 慢商调》: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之礼,会以此憾之,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