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都武曌 七七丧制 七八子卒(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七十七 丧制

数载后。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倭,即今之日本)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脱身奔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帅众降,百济尽平。”(《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 唐纪十七》)

又五年。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军继之,围平壤月馀,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勣降,勣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 唐纪十七》)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

“皇后殿下母荣国夫人去载卒逝了(《全唐文 卷二百三十九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皇后殿下(武曌)好不伤怀。说来皇后殿下姊韩国夫人卒逝亦好数年了。”

“嗯。记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皇后殿下(武曌)为韩国夫人卒逝故于敦义坊立崇福寺。此寺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所立。武德初废。至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则天皇后为韩国夫人复立为崇福寺祈福的。(《隋唐两京坊里谱 敦义坊》敦义坊 福田寺、灵觉寺、崇福寺。《长安志》“东北隅废福田寺”注:本隋灵觉寺。开皇六年,亲王**所立。武德初废。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武后为其姊贺兰氏复立为崇福寺。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改福田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废)”

“那韩国夫人是于乾封二年卒逝的了?”

“约莫是的,不大记得了。既然敦义坊之崇福寺立于乾封二年。约莫是乾封二年卒逝。看墓碑就当晓得。从来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葬,“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新唐书 卷二十 志第十 礼乐十 五曰凶礼 五服之制》)。就古之体制,何尝不是“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的。(《太平御览 卷第五百五十三 礼仪部三十二 葬送一》“《礼记 王制》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嗯。说来确是。韩国夫人又未随荣国夫人卒逝迁坟改葬,墓碑立之近期自当为卒逝期(据《集古录目》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欧阳修之子记《集古录目》系欧阳修命其(欧阳棐)编录。《集古录目》序亦欧阳修撰。《集古录目 卷五 唐 郑国夫人武氏碑》“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缺一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立。”《金石录(宋,赵明诚编录)卷第四 第六百八十二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上》【李安期撰殷仲容八分书乾封二年二月】。此处《集古录目 卷五 唐 郑国夫人武氏碑》记郑国夫人武氏夫贺兰安石,名同《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一)上 一一三 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1964年陕西咸阳市周陵乡出土《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所记贺兰敏之“父安石,袭爵应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则《集古录目卷五 唐 郑国夫人武氏碑》、《新中国出土墓志 陕西(一)上 一一三 大唐故贺兰都督(敏之)墓志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八月十八日》,可为相互之印证))。说来立寺祈福大率皆于当载,既然敦义坊之崇福寺立于乾封二年。那韩国夫人想必是乾封二年卒逝的了。约莫韩国夫人卒逝乃乾封年间事。”

“我亦记得韩国夫人卒逝乾封年间,追赠郑国夫人。然有新入宫不晓事之宫人潜议,谓韩国夫人卒逝于龙朔、麟德年间(公元661年至公元665年)呢。”

“又是新入宫不晓事之宫人这般样胡说。皇后殿下既于乾封二年为姊韩国夫人立崇福寺祈福,韩国夫人自是于乾封二年临近间卒逝。焉有姊卒逝于龙朔、麟德年间(公元661年至公元665年),至数年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方为之立寺祈福之皇后?任之一朝,帝、后为丧制之礼,皆经殿臣议论而定,陛下(唐高宗李治)当年为太宗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守制之制服期,何尝不是经朝臣议论而定?况皇后为其姊立寺祈福,又非为皇后殿下之父母,若过丧数年亦为此,岂合礼制?朝臣岂有不议论皇后殿下过越情礼者?历来丧制之礼,固不可不及情,亦不可过越于情。焉有为姊丧制之礼过于为父母者?皇后殿下若这般样,殿上纷纷矣。”

七十八 子卒

三载后。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 志二十三 天文三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荧惑犯房。”)

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书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日变》,亦见之《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

“你听闻了麽?天皇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天皇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呢。”(《旧唐书 本纪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

“低声些。看为人听去。说今载正月就天象有异,占卜曰“君有忧”、“有丧”的。现下天皇风疹疾甚,怕是为此占卜,天皇——”

“太子殿下疾重了。”

“太子殿下又复疾患了麽?”

“嗯。太子殿下此次疾患甚重。天皇、天后伤心不已。本来天皇风疹,欲使天后摄知国政(《旧唐书 卷五 本纪第五 高宗下》)。现下为太子殿下病重,天皇、天后与太子殿下言,待太子殿下腠理微和,逊位太子殿下(《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 追谥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只说了数日,太子殿下亦不见好,反更见增甚了。”(《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 唐纪十八 上元二年》(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诏:“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太子殿下如何有疾的?”

“太子殿下自幼有疾,常自复发。这次旧疾复发已经数月,饮了多少药饮,亦不见好。恐天皇、天后忧心,瞒着天皇、天后,只说太子殿下虽然病体,然自幼如此,勿忧的。前数日大不见好了,天皇、天后方知。天皇、天后见太子殿下病况如此,就言,及太子殿下腠理微和,逊位太子殿下的。也是天皇、天后爱子之意。未想太子殿下疾患仍见増甚。(《唐大诏令集巻二十六 追谥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天皇、天后皆伤心不已。说来天皇、太子殿下体况皆弱,倒是天后少有病灾,就三月丁巳,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的(《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 唐纪十八》)。”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夏。

“太子殿下病重薨逝也将月了(《旧唐书 卷八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制曰:“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也是真奇。今载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一曰;“有丧。”(《新唐书 卷三十三 志二十三 天文三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天皇本想应者何人——谁想竟应在太子殿下了。真个天命难违,占卜奇验。”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朕肃承鸿绪。无忘御朽之懐。虔奉圣谟。每切临深之惧。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灵。公卿尽叶赞之谋。黎庶遂怀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徴。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将……成功弗处。思遵象帝之规。守器斯传。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生知诞质。惟几毓性。肃敬著于三朝。仁孝闻于四海。若使负荷宗庙。宁济邦家。必能永保昌图。克延景曆。岂谓遽婴雾露。遂至弥留。顾惟辉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増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賔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眹之不慈。遂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恵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为孝敬皇帝。仍遵故典。式备徽章。布告遐迩。使知朕意【上元二年四月】(《唐大诏令集 巻二十六 追谥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