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都武曌 六三 内官 六四 论诏(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六十三 内官

“吕后以舅、女甥为帝后,是真令人耻者。然孝惠张皇后立为皇后,说至死亦乃童身。焉有已立为后数年尚童身者乎?”

“斯又何足以为奇也。宫之备选内官,甚或低位备选内官升迁高位之内官,未经承恩者,又何鲜耶?若汉昭帝方过十岁之纳六岁之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六岁入宫为婕妤,月余立为后,岂其六岁次第经婕妤、立为后时能蒙方过十岁之汉昭帝之恩者乎?况甫六岁之上官婕妤之为汉昭帝皇后,以其外祖权臣霍光也,岂六岁即辱之?宫之礼制所在,亦当待以年也。然已次第经婕妤为皇后矣,不亦童身乎?(《汉书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时上官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安因光欲内之。光以为尚幼,不听……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才人,听闻才人之号,汉时已备。斯时属内官者,抑乃宫官者乎?”

“你也晓得这个?本朝美人、才人,皆属周官二十七世妇位。其制增损,累代不恒。前汉十四等。后汉贵人、才人虽列位号,不依世妇之职。

前汉之时,史书载汉元帝“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阴气之盛,不亦宜乎! 臣又闻未央、建章、甘泉宫才人各以百数,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园,其已御见者,臣子不敢有言。虽然,(上官)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汉书 卷七十五 传第四十五 翼奉》)”是言前汉元帝之才人也。

司马迁所书之史亦曰“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輂车四十乘反谷口,……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史记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是言前汉孝文帝时谋反、“拟于天子之制”之淮南厉王刘长之得幸之才人也。”

又有史载“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才)人歌诗四篇。(颜)师古曰:“孺子,王妾之有品号者也。妾,王之众妾也,冰,其名。材(才)人,天子内官。(《汉书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未央宫,皇宫也。未央材(才)人,是言前汉之为天子内官之材(才)人也。

此皆前汉之才人事。

至于后汉之才人,若“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是以游娱之事希尝从焉。(《后汉书 后纪第十 明德马皇后》)”。“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后汉书 后纪第十 和熹邓皇后》。此亦见之《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 和帝永元十四年(壬寅,公元一零二年)》“时帝数失皇子,贵人忧继嗣不广,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此处既言“后忧继嗣不广,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则末后汉才人亦当为天子之备选内官也。

“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召之才人亦应属天子内官。以若乃宫官,则不当以从之游娱。宫官皇后之属,帝不得随意以游娱事召之。斯宫之常式。

魏晋时之才人者,载“(晋)武帝二十六男:杨元后生毗陵悼王轨、惠帝、秦献王柬。审美人生城阳怀王景、楚隐王玮、长沙厉王乂。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匮才人生东海沖王祗。赵才人生始平哀王裕。赵美人生代哀王演。李夫人生淮南忠壮王允、吴孝王晏……王才人生孝怀帝……(《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光熙元年(丙寅,公元三零六年))十一月……癸酉,太弟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惠皇后,居弘训宫;追尊母王才人曰皇太后;立妃梁氏为皇后。(《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惠帝光熙元年(丙寅,公元三零六年)》)”此处晋孝怀帝追尊母——晋孝怀帝父晋武帝之王才人——曰皇太后,乃晋武帝时才人属天子内官进幸之典例。

“才人。既云前汉、后汉、晋之才人皆乃天子内官。汉时史书又言“(傅)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倢伃,甚有宠。(《汉书 卷九十七下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下 孝元傅昭仪》)”那如何汉宣帝之傅才人,后为汉宣帝子汉元帝之傅昭仪者?

晋之史书言谢玖“选入后宫为(晋武帝)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才人谢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玖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武帝崩,惠帝即位,愍怀太子立为太子,惠帝以父武帝之谢才人玖为淑媛。

那晋武帝如何赐自家才人谢玖与子晋惠帝,且生子后为晋武帝子晋惠帝之淑媛了?”

“此又何奇?汉宣帝还曾赐自之备选内人——家人子与其子,其子继位为汉元帝,立其父汉宣帝所赐之备选内人——为其生子之家人子,为皇后,即孝元皇后王政君也。(《汉书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王)政君与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见(王)政君等五人,……皇后使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交送(王)政君太**,见丙殿。得御幸,有身”)

凡宫之备选内官、宫官、备选内人未为进幸,赐与皇子孙,甚或殿臣,亦历朝宫之常式。便高祖皇帝、大家,何尝未曾赐备选之属与殿臣之者?”

六十四 论诏

“才人,方听闻得人言玄奘那大和尚终于向大家请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了。(《大正新修大藏经 史传 2053部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卷第九 唐 慧立本 彦悰笺》“往贞观十一年中,有敕曰:“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时普光寺大德法常、总持寺大德普应等数百人于朝堂陈诤。未蒙改正。法师还国来已频内奏,许有商量,未果而文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升暇……”)阿菊匆匆进得芳文殿,向媚娘言道。

“是麽?”媚娘心下大震。果然有得今日,此绝非小可。她停了手中卷书,定了心神,静待阿菊说下去。阿菊见媚娘形容若此,亦知紧要,略停了停,又言语道:

“大家却没有则声呢。只过了些儿,便言其他了。听宫人说,见大家如此,那玄奘大和尚再次陈词,大家便道“佛道大小,朕已知矣;佛理渊深,正修研之。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师当我知”云云。便言经卷了。”

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那便是仍未应允了。想玄奘那大和尚难生欢喜心矣。媚娘不觉微摇了摇头。

佛道大小,朕已知矣;佛理渊深,正修研之。然以宗承柱下,一时尚有不便者。师当我知。玄奘于弘法院内静修着。心中不免薄有怒意,佛门以“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十三》)”不振十载有余,自去岁以显佛力故,得御制三藏圣教序。又度僧万余,唐帝且数言“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甚以为憾”颇有重兴佛门势。然至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请,唐帝终究还是寥寥数语搪塞了事。所谓其求有甚于者,然其意非诚者。真孰能忍乎!

屋外熙阳尚好,槐树枝上乌雀低啭了几声,枝叶颤动,空气里青草微香,棣棠花开了。玄奘于室内一角将白檀香木燃起,满室微薰中他的思绪一沉,定下心意,将薄生的些许恼意淡化去,思绪翻转着——或还是借机再请罢——唐帝依前未允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则末佛道之争,尚处不明,是障法者也。唐帝既不肯俯仰于天地之理,惟以自家宗柱为要,真非帝王资质。既此,且由之耳。至于眼下,相机行事便是。

思定于此,玄奘心复澄明。白檀浓香中他眼前忽地浮现出一个女子——媚娘身影——这个看似娇艳若春夏芍药花般之小女子,容色鲜鲜,言若闲闲,却心思宛密,深不可测,未来真不可以知者也。

一时朝堂咸知。

太子亦听闻了玄奘请为唐帝婉拒事。那玄奘大和尚必大不悦矣。然其向不惮烦,事难亦必再三。者样看来,必再请之。只唐室以老子为祖,若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岂非僧尼为道之先,则末佛道之争,道之于佛,即唐室先祖之于佛也。若此,于唐室,亦已矣。虽然,经此一拒,阿爷疾再翻覆时,不知当何所往之。太子不免些愁思着。

棣棠花依前灼艳地于御苑闲开着,柳树碧绿。宫中诸人却无赏花之心绪——唐帝疾患又复难安了。又以天时久旱,数月无雨(《资治通鉴 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使燕然都护李素立兼都督。去冬旱,至是(三月)始雨”),朝野间皆暗下私言,以为唐帝失德,上天为警。

暮春,去冬之久旱终于始雨了。三月辛酉,唐帝勉以重疾之体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资治通鉴 卷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 贞观二十三年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去冬旱,至是(三月)始雨。(三月)辛酉,上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

阿爷此疾真有风雷势了。太子于唐帝殿侍疾毕,侧殿细思着——以太子身份,自难应承玄奘大和尚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之请。纵有日自己登位,只要仍以老子为先祖一日,亦复难停此诏——此非道先、佛先之争,实乃帝先、佛先之争也。所能为者,惟广兴佛事、善尊佛门大德而已。玄奘大和尚常于阿爷前,若诸事转圆,或可复请。只是那玄奘大和尚看似温文谦和,实极刚进勇猛,若不应其停诏之请,恐难也。

暮春帝寝紫藤花低垂着,一阵风吹过,氤氲花香。太子忧虑了,他今载二十二了,近以唐帝之疾,忧思过甚。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