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部 风云际会 九十七 张献忠改元称帝 大西朝成都建政(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此时,清军大兵压境,李自成节节败退,兵力已然捉襟见肘,自是无暇兼顾川北战事,马科久等援军不至,又见摇黄十三家归附大西军,广元势蹙,遂领兵撤回汉中,与韩文合力抵御大西军的进攻。

张可旺率军追过宁羌,在五丁峡与大顺军遭遇,马科见大西军声势浩大,不敢硬拼,立刻传令全军依托地势据险坚守,张可旺连攻数日,白白折损了不少将士,却是毫无进展,两军一时相持不下,谁都无法取胜。

就在张可旺一筹莫展之际,忽有张献忠密谕传来,说大顺军既已退入陕西,且不必再追,即刻撤军返回成都,待开春重新部署之后,再全力攻取西安。

张可旺本就是归心似箭,见了密谕自是求之不得,遂留下白文选镇守广元,然后与定国一同撤军返回。

进了成都,张可旺和定国顾不上回府休息,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宫中向张献忠复命。见可旺和定国风尘仆仆而来,张献忠连忙吩咐太监为他们搬来座椅,奉上糕点香茶。

二人一路赶回,早已是饥渴难耐,当即也不跟张献忠客气,一屁股坐在椅上,抓起糕点就往嘴里送,又从托盘上接过茶杯,就着茶水将糕点囫囵咽下肚去,然后将茶杯放回托盘,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张献忠述说起驱逐大顺军出川的经过。

张献忠听得是兴致勃勃,中间还时不时地插上两句,等二人把话说完,张献忠这才向他们询问道:“如今川蜀基本平定,一班文臣皆劝老子早正大位,立国建号,与李闯争夺天下。然而也有人劝老子将蜀王的儿子立为监国,奉大明正朔,收拾人心,等天下大定之后再杀了那个姓朱的小儿,自己做皇帝。你们都是俺老张的儿子,老子的天下,将来也就是你们的天下,依你们看,该如何抉择为妥?”

张献忠话音刚落,定国便抱拳言道:“父王,大明毕竟有近三百年基业,人心尚在,非一朝一夕能够消亡。如今李自成逼死崇祯帝,已成众矢之的,咱们不妨立那蜀王世子为帝,延明正朔,如此一来,那些仇恨李自成的官民士绅必将归附于我,分散于各地的前明官军,亦不再与我为敌!我大西军便可以整合全部力量,与李自成一较高下!”

张可旺一听当时就不乐意了,连连摇头道:“老二之言大谬!这兵马都是咱们自己招的,官民投降的也是咱们大西军,与那朱家的小子有个屁干系?父王你想,咱们举事也有十几年了,烧皇陵,杀藩王,哪一件干的不是反对他朱家皇帝的事?如今为了消灭李自成,却要咱们拥戴朱家的小子,这是何道理?”

张献忠见二人意见相左,所言又皆有一定道理,一时也没有了主张,于是吩咐二人暂且退下,待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断。

次日清晨,文武百官循例前来朝贺,张献忠身穿西王冠冕,端坐于承天殿上,在鼓乐声中,众文武排着整齐的队列,缓步走进承天殿。

待至贺毕,张献忠留下汪兆龄等文武官员二十余人殿上赐座。

等到众人皆已坐定,汪兆龄旋即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躬身向张献忠诵贺道:“王上承天应命,鼎定蜀府,三川郡邑,望风而降。寰海宇内,莫不臣服,臣等庆拊龙鳞,择栖良木,万里追随,终得偿志。惟愿王上早正大位,以告天下,以安民心!”

汪兆龄的这番说辞,张献忠听得是云里雾里,忍不住把话打断道:“汪丞相,你这绕来绕去的,把老子都绕糊涂了,不必这么啰嗦,你想要干啥,直说就是!”

汪兆龄连忙伏跪在地,叩首禀报道:“昨夜微臣与诸位大人商议,大伙都是一个意见,请王上早日登基称帝!”

昨夜张献忠一宿未眠,想的全都是称帝之事,今日见汪兆龄提起,张献忠猛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背扣双手,扫视一眼殿中诸臣,继而言道:“这些时日,不少人劝老子先扶立朱明后裔,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老子思虑了多日,如今南京已经立了一个福王,老子就算再立一个蜀王,招牌亦不如他南京的响亮,况且那李自成都已经称了帝,老子不比他差,如何就做不得皇帝?”

汪兆龄见张献忠答应称帝,不禁欣喜若狂,赶忙跪倒在地用颤抖的嗓音高呼道:“大西开国,天命所归!陛下上承天命,下应民心,实乃普天同庆之盛世也!”

就在说话间,承天门外忽然传来一片嘈杂之声,张献忠不明所以,赶忙吩咐张可旺下殿查看。不一会儿功夫,就见张可旺捧着一大叠劝进表章回到了承天殿中。

张可旺让太监把劝进表递至张献忠案前,然后抱拳禀报道:“承天门外是各营将士以及地方缙绅叩阙上表,请父王早正大位!儿臣刚刚已向他们宣布,父王答应择日登基,他们这才陆续欢呼散去。”

张献忠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拿起劝进表,随意翻看了几页,上面尽是些晦涩艰深的长篇大论,犹如天书一般。

张献忠将厚厚一叠劝进表重新扔回案前,自嘲着说道:“一堆之乎者也,它们认得老子,老子却不认得它们!也罢,既然大家都让老子登基,老子登基便是!你们且赶紧替老子挑个好日子。”

汪兆龄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说道:“王上,明日便是大吉之日!十一月子属水,十六日又是金日,水能生金、克火!正是预示我大西克胜朱明的黄道吉日也!”

“什么?明日就登基?这未免也太仓促了吧!”张献忠不可置信瞪大了双眼,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一旁严锡命连忙解释道:“王上尽管放心,登基所用之衮冕舆服,郊天祭祀之地,以及玉玺宝座皆早已准备妥当,大典礼仪流程,诸文武大臣也都演练过很多次了,只待黄诰颁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保证万无一失!”

张献忠听罢不禁哈哈大笑道:“好啊,到头来老子倒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明天就明天吧!”

“王上圣明!”这些文臣前来归附,本就是为了当一个从龙之臣,如今心愿达成,自是欢呼雀跃。

等到群臣欢呼完毕,定国这才上前躬身言道:“父王,如今天下四分,各自建元,其中福王于南京继承明朝帝统,尽管仅剩半壁江山,却是人心归附;李自成虽失京师,然仍占有陕西、山西、河南诸省,河塞之险牢不可破,可谓坐拥地利;满洲以为明讨闯之由,窃居京师、河北、山东,是占了天时。然我大西旬月就得巴蜀,绅民争相归附,已得人和;蜀中内有沃野千里,外扼四塞险阻,再得地利;南京草创,李闯新败,又兼得天时!天时地利人和我皆占齐,巴蜀虽小,却能以此根基囊括天下!不过当今形势,最重要的还是顺应人心,先前儿臣赞同扶立蜀王世子也是此意!现父王既已决定称帝,但仍需优待前明宗室,承袭前朝旧制,如此方能够天下归心,成就万世基业!”

“定国所言极是,咱们立国第一要务便是要确定规矩制度!”张献忠将目光转向严锡命等文臣,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这些事还得劳烦你们多多费心了!时间紧迫,下午就议个章程出来,待日暮之前报于我知!”

从承天殿下来,汪兆龄、严锡命、吴继善、王国宁、宋日英、江鼎镇、龚完敬、胡默等文臣各带喜色,互相揖贺了一声“恭喜!”,然后便一齐退到朝房,商议新朝章程去了。

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正式在承天殿登基称帝,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蜀王府为皇宫。改元大顺,造新历,曰通天历,并铸大顺通宝,颁行全川。

诏民间称自己为老万岁,家家户户皆必须立“西朝皇帝万岁”的牌位于家门口,供奉香花。

册封张可旺为平东王、张定国为安西王、张文秀为抚南王、张能奇为定北王,张可旺与张定国俱称千岁,并于蜀王府内建造东西二王府,张可旺居东府,定国居西府。

又以张可旺节制文武百官,改明旧制,设丞相一职,所有一切大小事务先由丞相裁决,然后呈报皇帝。

封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兼左丞相、严锡命为内阁大学士右丞相;另有吏部尚书胡默、户部尚书王国宁、礼部尚书吴继善、兵部尚书龚完敬、刑部尚书李时英、工部尚书王应龙;京畿道御史齐之奂。

并设四将军:张可旺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张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张文秀为抚南将军,挂先锋印,监十五营;张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

设五军都督府:中军府都督兼五城兵马司都督王尚礼,提督御营,提督皇城都指挥窦名望;另有前军府都督白文选、后军府都督冯双礼、左军府都督马元利、右军府都督张化龙、水军都督王自奇、水师左都督王复臣、水师右都督王自羽等。

除王尚礼、窦名望两都督坐镇成都外,其余各都督皆统兵分镇于各地州县。

由于正值非常时期,成都城内严格实行门禁和保甲法,各门设一兵部、二都督,门军守备一千人,严查出入人等。同时为了方便战时调兵,张献忠还下旨将成都城内的主要街道尽数拓宽至十来丈,所有妨碍街道拓展的房屋全部拆毁,改造后的街道能容纳五十骑并行而过。

登基大典结束后,为了填补各州县官吏的空缺,张献忠当即传谕全川军民人等,要在成都开科取士。一时间,前来应试的生员多达九千余人,遂以汪兆龄为主考,严锡命为副主考,刘承吉为提调。经过多轮会试,取进士五十名参加廷试。

廷试在保和殿举行,由张献忠亲自主持,张献忠当场手书大字试题一道:《以兵胁蜀,同定江山》,命太监传示各座,照题做文。最终选定樊为璧为状元,欧阳直为榜眼,史缵传为探花。

随即,张献忠又对大西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合计编为一百二十个营,每营设一名总兵,总兵之下,另设副将、参将、都司、游击诸官。

每十营设都督一名,全国共设都督十二名,其中以四十个营驻防成都四门,由张可旺、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四将军统御,其他八十个营分驻于各州县。另还有龙韬、虎略、神策、天讨、虎贲、鹰扬、天威、羽林、虎威、豹韬十营,为中军都督管辖,称御营,一切地方事物皆由中军府都督王尚礼负责裁决处分,若非重大事务,不必上奏皇帝。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