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5章 近试上问张水部(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由于连年的战争,至顺三年[1332年]又接连死了两个皇帝。因此,朝中的掌权者伯颜右丞相决定取消科举制度[1]。

魏王阿木哥极力反对伯颜的做法,说:“南方的举子肯定已经上路了,若进京后得知取消了科考,必定闹事。”

伯颜道:“可现在连皇帝都没有,如何进行会试?”

“可由皇太后做主指派总裁、考官,抓紧组织实施嘛!”

“那,殿试呢?也让皇太后坐在大殿上……?”

魏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说服伯颜,“关键是,各地的叛乱刚刚平息,天下期待着大治,国家更需要一大批文臣武将来管理。若此时取消科考,天下的举子必起风波……”

“一群秀才,起不了什么风浪,魏王是否太有些杞人忧天了?!”

“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各地的叛乱分子,你敢说,他们不会趁机作乱,风云再起?”

伯颜想了想,说:“关键是,现在已到了年根儿,过完年就举行大考,能来得及吗?”

大臣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建议。

枢密副使贺唯一[2]出了个主意,“把‘会试’推迟一年举行,且顺速把此令通知各个驿站,通知举子立刻返乡。并放出风声说,举办完这一届科考,即将取消科举制度,看看风声后,丞相再做决定。如何?”

魏王一听,此主意可行,便依照了贺唯一的办法,推迟了第七届的科考。

【一】《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诗

元统二年的春天,各地的举人纷纷赶往京城参加春闱。

今年来京的举子格外地多,本来每届五百来人的考生,今年却来了一千人。

皇廷紧急做出以下决定:

一.考试时间推迟一个月进行,在三月初九举行会试;殿试时间另行通知。

二.所有举子必须先由礼部进行筛选,选出五百人参加三月的会试。

由此看来,考生的名气、品行是这次科考的主要考察项目。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参加考试的人,得先写自荐信,然后想尽各种办法找关系、走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自己。

纪绪心中暗喜,感觉这次科考好像是有神灵在佑护他,使自己有了先见之明——因为自己早就花重金疏通了当朝最高的当权者伯颜。

为了保险起见,纪绪又找到了韩沃,让他跟他舅舅袁震说一下,为自己做进一步的举荐。

袁震知道纪绪是个大才子,便给纪绪推荐素有“欧阳修”之誉的水部员外郎张起岩[3]作为纪绪的举荐人。张起岩是当代著名大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在职官员。

纪绪的自荐信是一首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表面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了婚礼,夫妇俩入了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了。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和式样,是否合乎现在的流行趋势?’”

纪绪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

但这不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你看诗的题名《近试上张水部》就可以知道:这是纪绪考试前,向张水部张起岩提交的一份自荐信,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主考官那儿多代为宣传,使自己先入围考场。

由此看来,此信的真正意思是: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了,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会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纪绪自比为新娘,将张起岩比喻为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4]。

【二】《酬朱庆馀》张籍.诗

张起岩看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复。

他的回信是这样写的: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起岩对纪绪的诗文是非常欣赏的。

诗的意思是:你像刚刚妆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样出现在镜湖的中心,你知道自己非常地明媚艳丽,但还有点犹豫不定。其实你何必不自信呢?她们即便是穿着我家乡最好的齐纨[5],再浓妆重彩,也不值得珍贵。因为越女[6]最可贵之处是,她的天然风韵和宛转的歌喉。她唱的那曲菱歌[指纪绪的诗文],才真是万金不换啊!

收到张起岩的回信,纪绪异常地兴奋:看来自己“金榜题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

注释

[1] 科举制度

元朝统治者毕竟是靠武力征服汉人的,还是蛮族,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元**在政治上采取了重武轻文的治国策略。文化上首先废除了沿袭几百年的科举制度。这样,直接造成了大量文人理想的破灭。

元代对文人来说,简直是个悲剧。本身被异族统治,首先就有了亡国之耻。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废除,更加否定了文人存在的价值性。这些文人承受着历代文人没有承受过的深切惨痛。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4.9—1320.3.1),即元仁宗(1311.4.7—1320.3.1在位)他是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

这名蒙古皇帝从9岁开始受到孔孟儒学熏陶,认为儒家伦理纲常可以治国安邦。他有一天巡视“皇家学院”国子监时,谈到了复办考试的目的。他说:“我的心愿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图治,如果不用读书人,如何实现这个心愿?”

极力主张复办考试的是他的老师李孟。这名当天陪同皇帝巡视的汉儒告诉记者,“两年前的夏天皇帝召见,就如何选拔贤才要听取他的意见。我当时上奏说,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途径不只一条,但汉、唐、宋、金盛行的科举取仕,远胜一切。而如今若想恢复科举,应注重德行、经术,其次是文辞,这样才能招揽到有真才实学的贤士。”

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将其任河南江北行省右丞的儒师王约召京,特命集贤大学士主管教育、学校,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法令的第一条)”。

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各省举行乡试开科取士,一共录取三百人,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只有135人。这是宋朝灭亡以来,近40年来的第一届科举考试。

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农历二月大都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举行殿试(廷试),经过严格考试,护都答儿、张起岩分别为左右榜状元。黄溍、杨载、欧阳玄等56位士子赐进士及第。

对于第一届科举名额不足的原因,李孟私下透露,并不是汉人、南人缺乏合格者,实际上参加乡试的汉人、南人总数要比蒙古人、色目人多几倍;但因蒙古人、色目人考生中难以选满150个举人名额和50个进士名额,所以就将汉人和南人的乡试会试名额同数空缺,以维持四等人入选数量的均衡,以免汉人、南人在科举中占优势。

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它共分四个级别:

县州级的考试叫“童试”,考生不管多大年纪都叫“童生”,中者称“秀才”。

省一级的考试叫“乡试”,它不仅是会试、殿试的必要阶梯,还在内容、规则、程序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一般在每三年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者称“举人”。

国家级的考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举行。每三年的二月份,全国的举人会集京城,由礼部主持进行考试。这次会考称为“会试”,又称“礼闱”,也叫“春闱”。

为了防止假冒举人参加,举人在会试前必须参加年前的“乡试”进行复试。

会试分三场,每场三天,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

由于会试是高级的考试,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高级的官员担任。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十五日的最高一级的,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

[2]贺唯一(1301~1363年),又名太平(蒙古语),字允中,鄠(今陕西户县)人,贺胜之子。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其父被丞相铁木迭儿陷害而死,他当时年届弱冠,尚在读书。1324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皇帝位,为贺胜昭雪洗冤,准贺唯一袭其父原职,任虎贲亲军都指挥使(从二品)。不久,调为陕西汉中道廉访副使(正三品)。1329年秋,文宗图帖睦尔复皇帝位,将贺唯一召回朝任工部尚书,负责修建奎章阁,完工后,调任上都(故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北)留守同知。

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元统初年,贺唯一改任枢密副使。不久,迁同知枢密院事。后升任御史中丞。当时,中书省参议佛家闾为官不正,御史上章参劾,中书丞相为庇护佛家闾,将御史奏章扣压,使此事不能查办,贺唯一愤愤不平,毅然辞职,回家闲居。至正二年(1342),顺帝诏命起用贺唯一中书省任右丞,这时佛家闾已被罢官,贺唯一方同意任职。

[3]张起岩(1285—1354年),字梦臣,祖籍山东章丘,移家禹城,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在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对元朝中期政治贡献很大,他的史学、文学造诣极高,有多种著作传世。

张起岩生于累代仕宦之家。其高祖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权知济南府,曾祖张福为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权府事,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张范官至四川儒学副提举。张起岩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生于济南。其天质颖秀,幼从父学,过目成诵,17岁受察举,被任命为福山县学教谕。文宗延祜二年(1314年),元朝首开科举,张起岩状元及第,授登州同知。在张起岩近40年仕宦生涯中,他先后任集贤院修撰、国子监丞、国史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翰林院侍讲、陕西行台御史、中书侍御史、燕南廉访使、御史中丞,辽、金、宋三史总裁等职务。

[4] 舅姑

此处的舅姑是指公婆,因为以前大都是姑表结亲。第二天清晨,新娘仔细打扮梳妆后,第一次给公婆请安,就需要改口称爹娘了。

[5]齐纨

指齐地出产的白细绢,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山东所产的细绢,以质佳闻名于世。

[6]越女

指美女。越地为春秋时越国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唐时为越州。越国因出过西施这样的著名美人,因此在民歌、诗文中,经常用越地姑娘作为美女的代称。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