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8章 妙药难医人断肠(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一】《阅林间录有感》明本.诗

虞夫人听说完盛病倒了,心里很着急:知道他的病根,是因为自己赖婚所至。读书人的脾气本就固执,再想不开,抑郁成疾。如果病势沉重而有个三长两短,传扬出去,说我恩将仇报,赖婚坑了人家,岂不落一个坏名声?所以,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病医好,但让谁去探病比较合适呢?

虞夫人思索了一会儿,觉得请明本长老去摸摸情况比较妥当。

一个,明长老懂得医术,如果是偶感风寒,小病小痛,只要明长老略加调养,便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再一个,长老和完盛一直交好。若有实情,完盛一定会告诉明长老的,这样便可知他的病源了。主意已定,便道:“虞管家,你到前边寺里去请明本长老来此叙话。”

虞福应命而去,到得方丈,见悟尘小和尚拿着本书,挡在大门外。

虞福问:“小师父,长老可在?”

悟尘把手指挡在嘴边,示意他小点声,说道:“师父正在写诗,您稍等片刻再进去。”

虞福从门缝里看了看,只见明本长老在方丈屋前的小石桌上挥毫方遒,口中还吟诵着自己刚刚在林间散步时的感悟:

林间编此录,深夜剔残灯;

慧命微如线,人心冷似冰。

祖庭空积雪,古路不逢僧

追企前贤辙,思归一念增。

虞福等长老写完了诗章,才走向前去,施礼道:“长老,小人奉了老夫人之命,请长老过去叙话。”

明本问:“所为何事,还烦虞总管亲自前来?”

虞福说:“完相公病倒了,好像是请长老前去商议医治之事。”

长老一听完盛病倒了,心里也很着急,他和完盛是忘年之交,对这个蒙古青年颇有好感。何况佛殿许婚时,曾经担任过临时大媒。于是便随了虞福,来到中堂。见了虞夫人,明本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老衲参见虞夫人。”

虞夫人说:“啊,长老少礼,请坐。”

明本坐下后问道:“夫人唤老衲来,不知有何吩咐?”

虞夫人说:“只因完相公卧病西厢,相烦长老前去探病,以便延医诊治。”

明本想:为何你们虞家不派人去探病,完盛无论如何是你们虞家的大恩人,现在要我去探病,老衲是应该去的,但这是我和完盛之间的情份。可你虞夫人要我去,算什么名堂?噢,老衲明白了,你是赖了婚,无颜去见人家。好吧,反正你不相烦,老衲也要去的。便道,“虞夫人客气了,相烦不敢,老衲和完解元是故交,理应前往。”

“如此有劳了。”

明本起身施礼道:“那么,老衲即刻前往。探病后,再来上复。阿弥陀佛!”

【二】《西厢记》王实甫.元曲

异乡易得离愁病,

妙药难医肠断人。

明本来到书房,见完盛病容满面,憔悴不堪,失尽了昔日的风流蕴藉。不仅摇了摇头,说道:“阿弥陀佛,完解元,久违了。”

完盛见明长老前来,心里很是感激,忙说:“长老请坐。”

“听得解元偶染小恙,特来问候。”

“多谢长老关切。”

“解元好端端的,如何生起病来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长老,一言难尽啊!”

“不知得了什么病?”

“长老,不瞒你说,都是痴情所误,情根就是病根。虞家无情,欺人太甚!”

“阿弥陀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七情六欲,人人皆具。即便是出家人,成了佛菩萨,一样有情。”

“佛也有情?不对吧,佛家不是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嘛,为何会有情?”

“解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佛家的情,是不能用凡人的情来衡量的,佛家的情是慈悲,慈悲的目的是普救众生。”

完盛叹了口气说:“唉!可惜有人身在普救寺,就是不肯来普救我,还谈什么慈悲?”

明本徐徐善导:“佛家的慈悲是没有代价的!不论善恶,一视同仁。善人则接引西方,即得往生,恶人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俗人的慈悲,是有代价的,有施有报,以德报怨是报,以怨报德也是报,以德报德也是报。有人施了恩不一定望报,至少在施恩时并未先想到别人必须要报。而受恩者则当时想到要报,过后又反侮,甚至忘恩负义,乃是常见的众生相,不足为怪的……”

完盛知道长老的一席话,是针对老夫人赖婚之事而发的。

但是,老夫人的赖婚,我还可以承受。可是现在师妹赖柬了,你叫我情何以堪?尽管小姐无情,我还不忍当众宣扬她的不义。有苦不能说,实在难以忍受。说道:“唉!长老,我想为人一世,活一百岁、一千岁也是死,彭祖号称活了八百岁,如今一个人也没见到过他,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一条白练死了的好!”

“解元此言差矣!你是个饱读经史的君子,怎会有此短见,把性命当作儿戏。《孝经.开宗明义章》[1]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现在有此拙见,那么上半年附斋追荐的孝心,完全付诸东流了。佛家讲要成正果,肉身成佛。要知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要为了区区一桩婚姻而自暴自弃。望解元三思!”

完盛听了,默默不语。

明本继续说道:“解元刚刚说过,你为痴情所误。老衲以为,情是被解元之痴所误。情这东西,其本身无利无害,它的利和害,都是由人控制的。给它利,它就对你有利;给它害,它就对你有害,这就是魔由心生。一切有情,无情,都是不存在的,又何来痴情?”

完盛听了长老一番言语,略有所悟,便时不时地点点头。

“解元,老衲姑妄言之,你不妨姑妄听之。仔细想一下,是也不是,望解元暂且忘却物我,好好静养。”

“听明长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承蒙解劝,学生敢不从命。”

明本见完盛已有所觉悟,知道情字不是三言两语所能破得了的,作为一个蒙古秀才,能有此等认识,已经很好了,暂且可以放心了,便道:“解元保重,老衲告辞了。”

“恕不远送。”

明本离开书房,到中堂复命。

虞夫人见明本回来了,说:“长老来了,请坐。”

明本道:“多谢虞夫人赐坐。”

虞夫人问:“完相公的病情,如何?”其实她所关心的是病源,病情倒是次要的。

“完解元的病嘛,可轻可重。‘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啊!”

虞夫人心想:看来完盛的生病与自己没有太多的关系,好像是思念家乡所至,便问,“难道就没有可以医治的药吗?”

“哎!”明本叹了口气,话锋一转道,“总之,心病还须心药医……老衲告辞了。”

听明本这么一说,虞夫人心里自然明白——还是自己赖婚惹得祸。无奈不能和长老商议什么了,见明本要告辞,便道:“长老请便。”

明本双手合十,向虞夫人施了一礼,道了声“阿弥陀佛”,就回到了寺内。

明长老走后,虞夫人想:看来,完盛把什么都跟老和尚说了。既然他的心病是赖婚所至,那心药就是自己女儿了。现在如果马上把美盼许配给他,毛病立马就好!可惜,这是办不到的。不过,我也不能空担一个赖婚的恶名声呀!

自家女儿是绝对不能给完盛的,完盛的病也绝对不能请大夫来医治。哎~女儿是才女,博览群书,对医道也有研究,平日家中婢仆有什么小毛病,都是女儿开出几服汤药,就可以治好。

对了,就让美盼给开个药方:一来可以避免把赖婚之事张扬出去;二来也让大家知道我老夫人受恩知报,关心完盛;三来这张处方出自女儿之手,完盛见了女儿的手迹,可以得到安慰,抵得上半服心药,病情自然减轻,然后再加强调理,以收到药到病除之效……以后如何,等到他病愈后再作定夺也不迟。

主意已定,正欲命丫环去通知美盼,恰巧柳如烟来到了中堂,她是得知完盛病重,到前边来了解情况的。

虞夫看到了如烟,便道:“如烟。”

如烟听得老夫人唤她,忙应道:“是,老夫人。”

虞夫人若无其事地说:“完相公不知怎地,忽然病了,想必是勤读过度,偶感风寒。完相公乃我家恩人,岂能不问。你到楼上去,传我之言,命小姐开一张祛邪热、驱风寒、消积食、补虚弱的好药方,以医完相公之病。”

“好的,老夫人,药方一开好,如烟就拿来给您过目。”

“噢,药方就不必拿来给我看了。事不宜迟,小姐写好药方,立即送到书房去。”

“是。”说罢,如烟退出了中堂,径往妆楼而来。

————————————

注释

[1]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并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