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青山似茧将人裹(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一】《上梁不正下梁歪》[1]谚语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垮下来。

皇后八不罕为了让不花、即烈、撒梯三人脱罪,就伪造了一系列的谎言,使得皇帝建醮大赦,让不花等人免了罪戾,从刑部狱中脱身而出,依然逍遥法外;还有那些十恶不赦的罪人,也都一律赦了出来。使那些含冤负屈之人不能复仇,奸险作恶之徒得以漏网。

纲纪紊乱,赏罚不明,这样来管理国家如何能长治久安呢?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何况泰定皇帝成天是荒淫无度,皇后又借机牝鸡司晨,满廷臣子也成了患得患失的鄙夫,以贿进身。再加上倒剌沙、即烈、不花等一班小人,和皇后串通一气,唯以金钱为主,竟定出了许多例子——官爵可以买卖,禄位只须钱财。上自六部九卿,下到司员吏目,外至行省平章、守牧县令,都视职位之高下,缺份之肥瘠定价目之多寡。

由此一来,市井间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钱运动,朝为齐民,夕登方面;昨犹皂隶,今已官宦;厮养走卒,可作将军;娼妓盗贼,亦列荐绅。

如此的仕途,何不混杂?这样的世故,岂能分明?稍有气节的人,不肯与这些人为伍——才识之士纷纷隐退,忠正之臣人人告假……这样下来,朝廷和官府都成了鄙陋小人的天地。

试想,这些人花了那么多的钱财,才捞着个一官半职,他们岂能不捞回本钱?所以官爵大的,便向下属敲诈;位分小的,就在百姓身上取齐;各行省的守土之官、亲民之吏,刚一到任,就恨不能把地皮也挖去三尺。这如何还能清廉自守,关心民瘼呢?直弄得小老百姓是叫苦连天,流离载道。弱者转乎沟壑,成为饿殍;壮者铤而走险,流为盗贼。人心愁怨,天灾频发,各省迭见灾异,如山崩地震,迅雷烈风,大旱大水等灾情,相继入告。

皇帝见了各行省报告上来的灾情,心中也有些着急,但他却不修身反省,反令番僧大作佛事,以期禳解。以至在寿安寺内,聚集僧众唪经,约期三年之久。还以为如此大作佛事,总可以上邀天眷,消减灾情,转荒欠为丰稔,救人民于水火……说心里话,皇上根本没有把灾异之事放在心上,他传下旨意,备了法驾,准备巡幸上都。

那些见风使舵的朝臣,见皇帝在此灾荒迭见之时,还要任意游幸,躲避灾难,虽然心内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人敢出言谏阻的,都好似寒蝉仗马一般,听凭皇帝要如何便如何,唯有唯唯诺诺,承迎恐后。

【二】《庭除古桐》薛郧/薛涛.诗

礼部侍郎柳郧因参奏马剌,名声大噪。皇后为了堵住柳郧的口,便连升了他三级,把他调入中书省任从二品的参知政事。

柳郧是个耿直之人,忠纯之臣,见了朝廷上下是如是情形,哪里按捺得住,便想上书参奏。转念又想,皇上为他升迁,可不是让他找皇上麻烦的。

看到许多有志之士归隐山林,他也很想学他们。但自己一无积蓄,二无田产。如果辞官,老婆孩子如何养活?无奈,柳郧只好告病在家,无所事事。

看到成天阶待在家里长吁短叹的丈夫,柳白氏喊来了自己的女儿柳好好,让她拉着父亲出去散散心。

柳好好来到后院,看见父亲正在一棵梧桐树下徘徊,一片枯叶落在了他的头上,他抬头瞅着这棵高大的梧桐忽有所悟,吟诵道: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柳好好走近了父亲,随口续上了父亲的诗: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回头一看是女儿,便十分欣喜。因为女儿的续诗对仗工整,构思巧妙,真不辜负他平时的教诲。但心中又增添了许多的担忧,因为把这续诗掰开来看“迎南北鸟,送往来风”这不是风尘吗?这不由得给他又增添了更多的担忧。

柳好好上去拉住父亲的手说:“爹爹,别独自忧愁了,我带你去看红叶如何?”

柳郧笑道:“哪有红叶?”

“香山,香山有啊!”

“傻孩子,现在这个季节,哪还有红叶啊!”

柳好好不由分说,拉着柳郧就往外走,嘴上说着:“您不去,怎知没有?”

【三】《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词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一路上,山林寂静,空无一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

柳郧和小女儿骑在马上,徜徉在清新雅致的香山之上,只觉得心旷神怡,几天来的焦躁一扫而光,瞬间变得心情起来。

满山的黄栌树,只剩下几片还没有被风吹落的红叶。往日那欢快的小溪,早已冻结,冰面上布满了鲜艳的红叶。

又是一阵清风吹过,柳郧不由自主地抱紧了女儿,嘴上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还非要来看红叶,看到了么,哪儿有啊?”

柳好好小手一指山溪,说道:“咦~您看,那不是嘛~”

柳郧被女儿的执着给气笑了,“那,地上的也算啊!”

柳好好有理地说道:“为何不算?难道红叶落到了地上,就不是红叶了?”

柳郧被问得无语。

柳好好欢快地说:“我们快下马,去捡一些回去做书签。”

柳郧先下了马,又伸手把女儿从马背上抱了下来;他把马缰绳拴在了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上,牵着女儿的手到了小溪边。

山涧堆积的红叶,在清风夕阳下溢彩流光,显得分外得妖娆。

他俩捡拾的叶子截然不同——柳郧捡的是岁月的沧桑,那些缺边少角,有虫洞的,他越是稀罕;而柳好好捡的是美好,越是艳丽,越是完好的,她越加喜爱。

柳好好把父亲手里捡的红叶,都给他丢掉了,说道:“你把这些破叶子夹进书里,能有好心情么?”她把自己捡的又大又红的叶子放进父亲的手里。

柳郧扯着女儿的手,登上山上的小楼,极目远眺。只见群山高低连绵,一片烟雾笼罩着数里湖泊。

柳郧信口拈来一句诗: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2]”

柳好好随口接道: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柳郧先是一愣,随后抱过女儿的小脸就是一阵狂亲,把女儿亲得个莫名其妙,小嘴嚷嚷道:“呀,呀,爹爹,人家都是大姑娘了,您不能亲人家了……”

柳郧欣喜地说道:“想不到,我这几个月的心结,让你这个小孩子的一句话给打开了。”

柳好好纳闷道:“我说了那么多话,您指的是哪一句呀?”

“就是这句——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这句没什么呀!我只是感觉,我和爹爹都很渺小,周围的大山就像蚕茧一样把我们包围了起来,让人感觉前面好像是没有路可走了。”

“是啊,可是不管大山把我们包裹得多么严实,看似无路可行,其实我们总是能找到回家的路!”

因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打开了父亲的心结,柳好好甜甜地笑了。

柳郧兴奋地说道:“走,咱们回家,爹得回去准备准备,明天就上班[3]。”

柳好好关心地说:“爹爹,您不是生病了吗,病好了再去上班吧!”

“爹爹的病是心病,不是让女儿给治好了么?”

“您在家里多陪陪女儿,不好么!”

“不行啊,爹爹是男人,男人怎能老是待在家里吃闲饭呢!”

柳好好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早知如此,何必给您治病。”

爷俩踏上了回家的路。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家,掩映在隆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

注释

[1]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比如:长辈们在小一辈的面前做不正当的事(抽烟,骂人),久而久之,小一辈也会像长辈们那样抽烟,打架了。

这句话源于百姓生活的一个俗语。原先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结构,要由掌握建房技能的木工师傅来建造完成。这种房屋形式多样,有的华丽雄伟,如宫殿寺庙,有的简陋朴素,如居民住房。但无论其大小好坏,都要有柱(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栋(脊檩,正梁)、梁(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檩(架在山墙或屋架上用来支撑椽子的长形构件)、椽(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直径较小的木料)等构件组成。一般两间房屋要有三梁六柱,但有的是多梁多柱。木制结构的房屋结构严密,具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所以一旦上梁安放不正,就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下梁自然也不正了。

后来,人们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领导或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故事: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白话文意思是,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曾三番五次地论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孔子还说过,“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从政治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

孟子也说过,“自己不正直是不可能使别人正直的。”

一句话归总,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儒学一再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这与我们今天所推行的廉政建设思想是一致的。

[2]《山行杂咏》是清朝散文家、诗人袁枚写的诗词,全文如下: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意思是说: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周围的青山就像蚕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3]上班

这个词源于宋代,全称为“上朝班”。宰相去工作为“上朝”,其他阁员没有资格上朝,就叫作“上班”,尤其是诸班值,三司使的官吏的工作通称为“上班”。

上班,也是工业文明分工之后的产物,由于个人和家庭出现分工,就需要有相同工作任务的人在同一个地点工作,改变了农业文明时期以家庭和个人为独立劳动单位的格局。上为指示动词,通常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上”即“到”的意思;“班”是一个组织,即工作单位。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