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说实话,李白一点不喜欢那个正月的时候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想要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从而复辟唐朝的前宰相!没错,他指的就是那个昨天上午的时候来到他们长干村,并为了躲避风雪不得不借宿一晚的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糟老头子张柬之。

因为,对方是一个造反派的失败者,他一点都不希望跟对方扯上哪怕是丁点儿的关系,毕竟那种事情太危险,一不小心可就是会牵连并丢掉脑袋的。

李白可是知道的,这种时代的封建统治者们可并不喜欢跟人讲道理或者是讲法律讲证据,特别是那个喜欢重用酷吏的武则天女皇帝,一旦对方哪一天改变了主意的话,那老头张柬之可就死定了,甚至还有可能会被牵连到他以及他们这一整个村子?

但万幸的是,对方仅仅是被流放时路过而已,并不能在长干村这里呆多久,所以第二天的这一大早,趁着天气还好,李白就赶紧跟某个无知无畏的村正林老头等人一起站在村头,准备欢送对方滚蛋了。

“李白……”

“凭你的才华,在这个山村里执教终究还是有些埋没了……要不,老朽写一封举荐信给朝里的好友,让他们帮忙给你略为安排帮衬一下?”

临行在即,张柬之想了又想,终究还是觉得眼前的这么个很有天赋的小男孩李白就这么埋没在这个山旮沓小村子里有些可惜,因此,在上马之前,他沉吟了一番,就打算真个拿出纸笔来代为书写一封推荐信什么的。

“!!”

“别!别!”

看到对方竟有那种危险的想法,李白吓得赶忙摆手拒绝。

“多谢张公的美意!”

“只是……李白从未想过要离开这个村子,小子先是蒙林大叔河中救命之恩,后又受村中林家诸位长辈扶持提携得以活命,外加家中还有小妹一名,在没能回报万一之前,万不敢擅自行那寡恩薄幸之举!”

“是以,还望张公见谅?”

虽然表面上是这么大义凛然地说着,可是李白心底下早就已经忍不住翻白眼了,哪里敢真让对方对自己这么好这么客气?

如果对方是想要给自己钱,那没说的,李白肯定会拉开口袋,一边嘴上婉拒一边将铜钱使劲往自己的兜里揣,但是书信什么的还是免了吧,他现在是巴不得对方早点滚蛋然后双方早点撇开干系的,又哪里会将自己巴巴地往对方的身上凑?

万一以后哪一天那个女皇帝突然反悔了,准备来个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话,一看相关来往书信和情报,上边竟有他李白的大名且还疑似是逆贼张柬之的关门学生,那对方就铁定是十有八九会让人顺路来将他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儿给一并干掉的!

对于有着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的李白来说,那种不确定的危险就必须是要扼杀在摇篮之中,绝对是不能让其有任何发展壮大的丁点可能性的。

“唉!”

“这等仁义倒也难得,罢了!”

李白的那种半真半假的鬼话显然张柬之并没有全信,但是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他现在是戴罪之身,对方故意跟他保持距离不愿意接受他太多的帮助也是人之常情,况且对方小小年纪就有这份警惕倒也是实属难得,所以他只是感慨着叹了口气,就打算翻身上马离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唔?!”

“好像是有人在念诗,是村学的方向?唔……‘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啧!好一首童趣诗!”

“若吾未料错的话,李白,那定是你作的罢?”

稍稍琢磨了一下,并对照诗词中的某些词汇后,张柬之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眼前的那个站在长干村众多村老之中异常显眼的小男孩李白。

“啊……”

“张侍郎见笑了,玩笑之作而已,不登大雅之堂。”

李白当然也听到村学那边的方向传来的声音了,那显然是某个正在帮他代课的妹妹林青梅又在嘚瑟,趁着代课的机会,又强令那些村里的孩童们去念那首以前他被对方骑在脖子上逼着作出来的‘零步诗’了。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毕竟青梅那小妮子的学得比较早且又几乎天天被他开小灶,因而学习的进度那是超了那些别的孩童们一大截的,所以李白在自己没空或者是想要去偷懒的时候就经常让对方帮自己‘代课’,而每一次对方代课就总会拿出他给她做的那半首诗去嘚瑟,还让别人一遍遍的去念去读,现在可好,一不小心被外人给听去了吧?

“倒也雅致!”

“不过,听起来像是未竟全篇?”

再次品评了一番后,张柬之觉得那首被村中孩童们大声念着的诗有点不上不下的,似乎是有些缺头尾了。

“啊……”

“后面的还没想好,所以……”

李白装作有些羞赧地挠了挠头,不打算去解释跟更多。

因为他当时可是被威胁着不得不作出来的,在那种情况下他临机一动,觉得没有别的诗比那首更合适以及更巧合的了,所以就拿了头先的三行六句出来敷衍了事,可哪想自己的那个梅儿妹妹竟然还当了真,还时常拿去炫耀的?

“没想好?”

“我看倒未必吧?”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张柬之也不废话,就这么直白地要求道:

“这样罢,李白,你能有如此诗才,倒也十分难得!不妨这样,既然你都能为你的妹妹作一首诗,现今咱们这忘年交分别在即,你也为我这个老头子作一首分别诗吧,如何?”

认真想想,昨天他们只是意犹未尽地谈了半天,没有能问得更多,而现在既然发现对方除了能著《三字经》以及精通策论之外还有那等诗才,他就不由得有些心痒难耐,既想再次稍稍考核对方一番,也希望能真个能从对方的嘴里得到一首让自己满意的诗作出来。

“……”

李白有些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

“这个……”

明摆着,李白是不太乐意的。

要知道,他李白的诗确实很多,可再多也是用一首少一首,而林青梅是他青梅竹马的比亲妹妹还要亲的那种妹妹,他为她牺牲掉一两首诗那是天经地义的!而他跟眼前的这个糟老头子才不过认识一天而已,也还不知道对方还能不能活着到姚州,且对方目前对自己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用处或者利用价值,他犯得着为对方浪费一首诗吗?

“来人!”

“笔墨纸砚伺候!!”

然则,没有等李白说点什么,以为他的纠结是已经同意并在酝酿的张柬之便欣然一挥手,让随从赶紧将一支上好的缠纸有心笔以及一小叠宣纸铺到了箱子上,然后一盒已经磨过的墨盒便放到了宣纸旁。

“……”

怎么可以这样子?

李白就不明白了,他好像都没有开口同意,怎么对方就这么笃定他能写出来?而且,对方这么强人所难,还赶鸭子上架的,就不怕他心下一恼,然后写一首不伦不类的打油诗出来?

然而,李白不想写并还在纠结着的时候,有些人却比那个张柬之还要急且还非要催着他写!

‘李白?’

‘咳咳!’

‘你看我作甚,你倒是去写啊!’

‘快去快去!’

‘这孩子……’

‘切记要写好一点啊,也好给我们村长长脸?’

‘……’

这不?

正当他纠结着该怎么去婉言拒绝的时候,一旁的那个长干村村长,那个村正林老头以及旁边的族老们已经不住地扯着他的衣裳并小声催促着了,死活要他快点去好好地表现一番。

“那好吧……”

没办法,眼下的猪队友太多,李白只好叹了一口气。

“那就作一首吧!”

有些骑虎难下,且觉得自己公然忤逆一个前宰相以及让村里的一干老头们脸上无光也不太好,想想也觉得有些事情不宜做得太过明显的他,便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拿起那支让他稍稍有些惊讶的毛笔沉吟了一番后,才粘上些许墨汁,匆匆在那垫着箱子的宣纸上用正楷一书而就地迅速写了一首诗。

“张公,还有诸位!”

“村学中还有些事情,我就先告辞了,祝张公一路顺风?”

凭白损失了一首送行诗的李白当然是不会太开心的,所以他在拱了拱手之后,便故作豪爽一般转身就走,甚至连手里的笔都没有‘记得’还回去。

没说的,他就是故意的!

因为他发现了,那支笔可是一支上好的大唐特产缠纸有心笔,料定价值肯定很不菲,所以见猎心喜的他自然而然就直接给拿走了,就当做是写那首诗的酬劳?

“这么快就写完了?”

“!!”

李白的小动作没有人去管,因为此时那老头张柬之已经扑到了那个箱子前,并一把就推开仆从,转而小心地捏着宣纸的两角拿了起来。

“好一首诗,好一个小儿李白,真乃奇人也!”

然后只是看了一眼,他就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唉……”

“可惜了,可惜张某人现在是戴罪之身,且此去姚州凶多吉少,要不然,此等奇人,定会向朝廷举荐或是好好培养一番!”

“罢了!”

“走吧!吾等也该启程了,诸位村老莫送!今日得此诗,老朽此生无憾矣!”

说完,拿着那张宣纸的张柬之便最后朝着长干村的那村学的位置看了一眼后,再不多言,直接翻身上马,挥手示意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烦的随从和押解自己的官差们开始启程。

“??”

“张公,左右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而已,您老刚刚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这时,那个一直护卫在一旁,腰间还别着长刀的粗壮大汉便有些不屑地问着。在他看来,李白那个小屁孩不过是一个读过些书有些鬼点子的黄毛小儿而已,肯定不值得曾是大唐宰相的张侍郎这么去推崇的。

“唉……”

“你们还是不懂啊,罢了,出发吧!左右他年纪还小,这事倒也不急!”

“不过你们倒是可以先看看这首诗!”

“可惜了,不知为何,他却竟未署名……”

说着,张柬之才一边策马向前,一边小心地将手上的那张被他小心卷着的宣纸给递了过去。

“唔?”

很快,那个壮汉接过去后,一打开,便看到了用规规矩矩且略显稚嫩的正楷书法写就的那么一首:

《送张老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

没多久,看完之后,虽然那个壮汉虽不太懂诗词,但是他心下也不得不承认,似乎那个他口中刚刚还很不屑的‘黄口小儿’写得还确实是很不错,且还十分地应景?

因为,他们这次护送张侍郎去姚州,可不就是入蜀吗?

特别是那最后的两句,‘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让他都不由得触景生情且感慨唏嘘万分。

因为他知道,那‘升沉应已定’说的实在是太准确了!

对于张侍郎来说,官场沉浮确实已经算是可以盖棺论定的事情了,此去姚州凶多吉少,若无意外,不论死活,对方此生定难再返中原,‘问与不问’确实是都不再重要?

——————————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