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章 此地一为别(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颜真卿沉声道:“我等宜早做准备,多广招兵马,多屯粮食,加高城防,以备不时之需”。

启元子奇道:“如此大事,为何不上报朝廷,让圣人早做准备?”

颜真卿看了一眼众人,满心无奈地道:“上月,监察御史龚义弹劾安禄山有谋反之心。。。。。。”。

启元子道:“之后如何?”

宋廷芬叹了一口气道:“已经当朝被捆绑下狱,第二天便被送往范阳”。

启元子倒吸一口凉气,难以置信的道:“事情怎会如此!”

宋廷芬又叹道:“近两年来,凡是有上奏弹劾安禄山之人,圣人要么贬斥,要么罢官,这次更是把人绑了直接交与安禄山处置。经过此次事件,想必朝中该人人噤若寒蝉,谁人还敢上奏弹劾”。

杨同,启元子,张家主原本不知道竟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现在都听的目瞪口呆。

颜真卿苦笑道:“所以此事上我等不会得到朝廷的支持,只能暗地里准备,还要随时防备被安禄山发觉”。

颜杲卿此时终于从暴怒中恢复了冷静,沉声道:“我等三人只有常山郡,平原郡,清河郡三郡,是否势力过于单薄”。

宋廷芬也道:“我等可否通知其他郡县,让他们早做准备?”

颜真卿说道:“事机不密,反受其害。河北道现如今皆受安禄山节制,除我等三人外,难以分辨谁是可信之人。各位切切严守机密,诸般事项即使有十分把握,仍要慎之又慎。”

在座众人都点头称是。

已经沉默了许久的李白突然站起身形,缓缓走到木窗之前,抬头仰望屋外的天空。

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自己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众人都知他有话要说,都宁神静气,静心等待。

李白伫立良久,语气缓慢而平静的道:“在下欲进京面圣。”

举座皆惊。

颜真卿忽地起立,急声道:“李太白不可。”

颜杲卿也惊声道:“李兄此去,岂不是一去不回。”

李白微微一笑,眼神平静的扫视众人,仍是淡淡的道:“如果一去不回,那就一去不回吧。”

说罢拱手与所有人做别,转身出门。

事情急转直下,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李白已经抱定必死之志。

无言的沉默,还是无言的沉默。

沉默中的颜杲卿突然站起,肃然说道:“李太白进京一事,在下帮不上忙。为今之计只有回常山早做准备,各位恕罪。”说罢拱手施礼,匆匆走了。

宋廷芬随之也起身说道:“不能助李太白一臂之力,深感惭愧,在下即刻启程回清河。如能留得性命,来日相会。”说罢拱手道声后会有期,也匆匆离开。

一时间屋内只剩下四人,每个人都是心里都像灌了铅,张张口却欲语无言。

李白的房间内,几人看着他有条不紊地把东西一样一样的装进行李,再仔仔细细的把行李包好。

时间很长,李白双手却一直稳定且有力。

几人都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再劝也是徒劳。

再也没人有说话的兴趣。

一夜

第二日,晨曦微吐。

李白背上打点好的行李,准备出发赶往京城。

他推开房门,看到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张家主,颜真卿,李萼,张兴,刁万岁还有几个仆役。

却不见杨同和启元子。

颜真卿道:“在下知太白兄心意已定,不可更改,今日特来相送。如觉事不可为,万望以保全性命为要务。”

李白点点头,走出府门,引马欲行。

张府内突然传出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杨同背挎行囊,手牵马匹,从侧门走了出来。

他走到众人面前,微笑着对李白道:“俗语有云:好男儿需志在四方。在下欲到长安增广见闻,有幸能与李兄同行,还请多多关照。”

李白一阵愕然,他所行的可是一条必死之路。但是看到杨同准备好的行囊马匹,再看其他人理所当然的眼神,知道杨同也是去意已决。

李白默然无语,微微点头。

一行人牵着马匹,缓缓走向平原郡城门。

颜真卿走至杨同身侧,从怀内摸出一封信递给他道:“此信交于给事中王维,他自会相助。”

杨同知道颜真卿做事谨慎的性格,他说一定可以相信的人起码有九分可信。于是他接过信件,贴身藏好。

杨同忽然记起一件事,赶忙从怀内掏出昨天在屋内案几上发现的几卷字帖,抽出那份古色古香的<<贺捷表>>,递给颜真卿道:“请颜太守把此贴代为转交钟御。”

颜太守面露异色。

杨同明白颜真卿的想法和心情,不说这传世之宝的价值,光是那天钟御出言不逊,他就没有把东西白白送人的道理。

他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向颜真卿肯定的点点头。

颜真卿也没问原因,只是沉声道:“必为杨公子办到。”

杨同又正色道:”从李太白遇刺一事来看,安禄山的注意力现在该是大部分都放在李白身上。所以在下和李白离开后,颜太守如果能想办法掩人耳目,暗地里做些准备,当事半而功倍。”

颜真卿眼睛突然一亮,点头道:“杨公子好计。”

“另有一人姓张名巡,是河南道某一县令,此人或可信任,请颜太守细加甄别。如有此人相助,当为平乱一大助力。”杨同对安史之乱记忆最深的就是死守睢阳的张巡,现在告诉颜真卿,由他通知张巡早做准备。

颜真卿还是不改他谨慎的性格,略一思索后道;“杨公子说的该是真源县令张巡,在下会细加排查。”

城门渐行渐近,杨同不再多话。

身后远处再次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众人站在城门口,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长髯白袍的老者骑着一匹白马扬鞭奔来。

马停,启元子下马,微笑着道:“诸位有礼,还好赶得及。”

李白见启元子也来相送,感激的拱手拜谢。

杨同却注意到启元子马背上背着的一个大大的包袱。

启元子看杨同已经注意到包袱,就拍拍自己的马头说道:“在下已经多年未到长安的药王谷分堂,这次准备去查查他们的账目,顺带教导一下几个不肖的徒弟,正巧与二位同行。哈哈,哈哈。”他自知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只能干笑两声。

李白自然是听出启元子的意思,沉声道:“入京之事一人和百人不会有什么区别,启老厚意在下心领。”

启元子哈哈笑道:“在下行医一生,治病救人从未试过半途而废。现如今你二人身体仍未好转,要是半路上复发,岂不是坏了我老人家名声!”他摇头道:”这可不行。”

”这。。。。。。”李白一阵犹豫。

启元子也不等李白回答,跨马向前走去。

走出几十米,见李白和杨同还没有动静,就回头叫道:“快些上路,也能早些到京城。”

李白和杨同无奈的对望一眼,跨上马匹,向启元子追去。

身后响起送行众人的祝福声:“此去一路艰险,望三位诸事顺利,日后再见。”

马上三人挥手作别。

走出一里之外,杨同忽有所感。

他停马转头。

身后空无一人,只有瑟瑟的北风和枯枝败叶。

抬头远望平原城,城头旌旗猎猎。

城头白影一闪,杨同以为自己眼花,举起手揉了揉眼睛再看,城墙还是那个城墙,却不见有任何人。

他摇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是疑神疑鬼了。

前面启元子又在催促他赶路。

杨同收拾心情,追着二人,踏上行程。

时大唐天宝十载十月。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