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六即佛(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太康继续问道:“那么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你怎么看呢?”

林平之答道:“弟子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本意是什么。但绝对不是说行凶作恶后,说自己大彻大悟,悔过就能抵消以前的罪孽。”

太康饶有兴趣的看着林平之,“那你的意思是……”

林平之说道:“佛门的“放下屠刀”,并非指的是真正杀人的屠刀。这里的“屠刀”,指的是恶意、恶言、恶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

还有阿罗汉,含有杀贼之义,杀贼不是真的把贼给杀了,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的意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

“但也只是从正面的自性──佛性上作的肯定,不是真的当下成就了无上的正等正觉──佛陀的果位。”

太康轻轻地抚掌而笑,虽没有夸赞,但脸上的笑容就说明了一切。

“所以为师一向认为一些江湖找作恶多端的人,说什么遁入空门,好像就可以完全摆脱之前的所作所为,何其谬也!”

“像是武林之中鼎鼎大名的少林高僧,或脾气暴躁,或工于心计,哪里像个佛门的出家之人。他们的佛学佛心甚至都不如一些山间小寺里的僧人。可惜,可叹!”

林平之问:“师父,为何可惜?”

太康说道:“当年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渐渐的,百丈禅师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

“有人以为参禅,就是在那里端身打坐、提念头、摒绝尘缘,就是禅。其实离开生活,那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再一次说明了“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道理,再一次说明了禅的生活。”

太康说完念起了一段结语:“一日能禅定,一日可不食,胜一日不作,一日不能食,禅定能代饭,诸佛已多说,多闻者乃知,少闻者不知,”

林平之和绯村剑心听完百丈禅师的故事,深有感触。

绯村剑心盛赞道:“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真乃丛林千古的楷模!”

林平之突然开口问道:“不知师父是如何看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

太康组织了下言语,“为师少时常去国清寺找如通大师谈佛,国清寺是天台宗祖庭,所以收藏了不少经典。”

“其中有一位智者大师,南北朝时期人物,他的“六即佛”理论很有意思,可以用到这儿解释一下。”

“六即佛,六即指的是一个人开始修行直到最后成佛,这当中的六个层次,而这六个层次当中,都称作佛,故称为六即佛。

“第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林平之问道:“何意?”

太康解释说:“就是说你拿不拿刀,本性都是佛,不论你是天潢贵胄、高官富商还是贩夫走卒、鸟兽虫鱼,佛性都不会遗失,但是也不会得佛性正用,因为你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事儿。”

“而第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这可能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得的境界,是突然明白了自己与诸佛同一本源,成佛有份,所以顿弃恶行,就路还家。这也叫成佛但不是究竟即佛,一切才刚刚开始,只是知道了自己的去处,往后大有事在。”

林平之思索片刻,发现和之前的“众生平等”理论略有共通。

太康接着说道:“而还有三种: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此三者不再细说,它就是大众所说的“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成佛”,虽然都叫佛,但是和名字即佛已不是一回事。”

“所以可以修改为:好人历经千辛万苦而分证法身(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而坏人放下屠刀时机缘具足顿时明了自己亦有佛性(名字即佛)。”

绯村剑心这时数了数,问:“师父,那还有第六种呢?”

太康说:“最后一种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就是俗话中的佛陀果位,跟这论点已经关系不大了。”

看着林平之陷入了沉思,太康想自己会不会说太多了。

“当然,这时智者大师的看法,我们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不必照搬。各人际遇不同,缘法不同,思想当然也不同。平之,你不必认为自己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今日未必不如古人啊……”

太康最后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像是在说林平之,又像是在说自己。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2月11日到2月26日)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